数字报
千年金林圩“趁”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通往德庆县官圩镇金林水乡的乡道两侧,售卖家具、竹编艺术品、农用机械、特色小吃的临时摊位延绵将近一公里;再往里走,从周边地区甚至其他省市赶来“趁圩”的商贩、游客挤满了金林水乡,吆喝声和问价声此起彼伏……这般热闹的场景,来自德庆地区享有盛名、一年一度的金林圩。

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周键莹 聂泳芝

通往德庆县官圩镇金林水乡的乡道两侧,售卖家具、竹编艺术品、农用机械、特色小吃的临时摊位延绵将近一公里;再往里走,从周边地区甚至其他省市赶来“趁圩”的商贩、游客挤满了金林水乡,吆喝声和问价声此起彼伏……这般热闹的场景,来自德庆地区享有盛名、一年一度的金林圩。

圩日当天,金林村挤满了前来赶集的商家与游客。 西江日报通讯员 任美芳 摄

圩日当天,金林村挤满了前来赶集的商家与游客。 通讯员 任美芳 摄

古圩焕新迎蝶变

据金林村的老人介绍,金林圩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据说,每年的龙母诞后,龙母要先后到包括金林村在内的多个“行宫”巡游,村民们欢聚一堂迎龙母。渐渐地,龙母每到一处,当地便会形成一个集市,其中以农历五月十三日在金林村形成的集市规模最大。每年的这一天,金林村周边地区的商贩与民众都会云集于此,这个集市便被当地人称作金林圩。

“以前的金林圩规模小一点,周边环境没这么好,主要售卖传统农具、竹木器具等比较实用的东西。”年逾七十的谈丽帆是土生土长的金林人,见证了金林村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金林圩数十年来的变迁,“现在的金林圩和过去大不一样了,环境更好、规模更大、名气更响了!”

古圩新貌,始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大的变化,则源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吹拂。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金林村近年来不仅在绿美生态建设与基础设施提升上同步发力,打造绿美乡村,还围绕自身定位,精心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乡村环境的提升进一步带火了金林圩。金林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陈诒秀说,金林村的村容村貌越来越美、发展越来越好,历史悠久的金林圩也就有了更大的变化和发展空间。

因此,在今年圩日到来前,在官圩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金林村不仅提前在村口宽敞的停车场规划了500个摊位,还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让金林圩为更多人所知。陈诒秀高兴地说:“今年不仅有茂名、阳江、云浮等周边城市的商家前来预订摊位,甚至还有从江西、广西等地赶来的商家,500个摊位根本不够用!”

圩日当天阳光正好,商家早早便赶到了现场,平日宁静的金林村热闹了起来——进村的道路排起长长的车龙,村中停车场摆摊点人头攒动,村庄外围与村中道路两旁的临时摊位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头,商家卖力地推销,农户笑着吆喝,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市民游客,宛如一个露天大集市。

当天,果农谢先生带着自家果园种的荔枝来“趁圩”。他笑着对记者说:“每年的金林圩生意都很好,我就看中了这股热闹劲,就盼着能在这里多卖点果!”

圩日新潮引客来

虽是传统集市,金林圩却也有“潮”的一面。这里活跃着不少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热情地向游人推销手打柠檬茶、火山石烤肠等特色茶饮小吃,为古老的集市增添了一抹鲜活亮色。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和“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广袤乡村施展才干,并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生活也越来越舒适,我家的孩子总说要回家乡生活发展。”谈丽帆笑眯眯地告诉记者,今年她家的年轻一辈都回来“趁”金林圩,还尝试着在集市里摆摊销售柠檬茶,营业额颇为喜人。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金林村积极策划特色活动,努力丰富金林圩的文化内涵,吸引大批游客专门过来“凑热闹”。

今年圩日,金林村在村中最新打造的农文旅融合项目——田园综合体举办了“浑水摸鱼”活动。游客带着孩子卷起裤腿,兴致勃勃地跳进浅水塘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小心摸索,每当有大鱼被捉住,总能引来岸上围观者的欢呼喝彩。还有不少游客选择深入金林村,畅享田园游玩之乐。大家在新建成的彩虹栈道漫步,在曲径通幽的旅游步道上赏古树、看水车,或在乡村咖啡小店品尝一杯醇浓的咖啡。

游客聂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看到金林圩的宣传后,特地前来体验。她说:“圩日里的烟火气和人情味非常浓,特别有意思,还让我发现了乡村里也有很多好风景!”

陈诒秀表示,经统计,今年的金林圩吸引超过5万人次参与,不仅进一步扩大了金林村的知名度,也为乡村兴旺、村民致富带来了积极影响。

从在黄泥土路、村中空地“开圩”,到有秩序地在平整的乡道、宽阔的停车场设点摆摊,从传统集市到农文旅融合的大型活动,金林圩这个承载着千年商贸记忆与文化传承的古老圩日,在新时代有了新的演绎,成为见证德庆乡村发展、见证时代奔涌的生动注脚。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