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上门送关怀 热心琐碎事 “小老”助“老老” 夕阳无限好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夏紫怡

“小老人”发挥余热,“老老人”得到更多照护。如今,越来越多以老助老、老老互助的养老模式正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由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不仅可以缓解低龄老人的寂寞,还能给“老老人”提供日常照料与心理抚慰。连日来,记者走访端州区、肇庆高新区等地,探访以老助老、老老互助的养老模式。

“低龄”老年人志愿者古丽梨在长者饭堂服务就餐老人。

“邓伯,今天有鱼饼和芝麻糊,绝对合你胃口。”“黎叔,腰痛好点了吗?来一碗绿豆汤解解暑吧……”7月15日,临近中午饭点,端州区金禾老铺长者饭堂志愿者古丽梨早已换好工作服,熟络地舀满一碗热腾腾的饭,笑嘻嘻地端到就餐老人桌前,“慢点吃,小心烫啊。”忙前忙后之间,古丽梨主动拉起家常,老人们纷纷附和,轻松活泼的氛围如同燃烧的火焰,暖了众人心。

今年68岁的古丽梨在长者饭堂做志愿者已有3年,谈起“为老助老”的初衷,她说要感谢另一位银发志愿者——李凤兰。“70多岁的李婆婆还热心社区公益事,这种有余力尽善事的理念也影响着我。”不久,她也主动加入城西街道助老志愿服务队,成为“银龄互助”的一员。

而其中珍贵的情谊,如攀缘藤蔓,相互连结。有段时间,长者饭堂的常客欧姨突然“告假”,接通电话,才知道欧姨住院了。挂了线,提着水果,古丽梨便往医院赶。独居生活好些年的欧姨,孤零零躺在病床上,看到昔日好友到访,红了眼睛,硬撑起半个身子坐起来,两人手拉手,互诉掏心话。

“在我心里,互助养老更多的是一种‘自助’。在主动提供帮助的过程中,我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慰藉得到了滋养,也丰富了晚年生活。”古丽梨坦言,老年人更懂彼此,可以让服务和关怀做得更精准。

而这种“以老助老、银龄互助、邻里守望”的互利共赢服务模式,在肇庆高新区同样得到充分演绎。

在肇庆高新区华桥新城小区居住的老年人构成相对较为复杂,除了本地老人外,还有三峡移民老人、归难侨老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老人等,其中高龄、独居老人不乏少数。如何让更多既有的社区资源向养老服务倾斜,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想到了“低龄”老人关爱“高龄”长者的实践模式。

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社工潘嘉颖介绍,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招募社区50-65岁的低龄长者加入中心志愿者队伍,参加培训学习,组建“银龄互助,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服务肇庆高新区户籍高龄、独居、空巢、残疾、特困、孤寡、低保及低保边缘等老人,提供助餐送餐、爱心陪聊、健康监测、饮食指导等服务。

“如此一来,既满足特殊困难老人多元化的需求,发挥低龄老年志愿者在生活照料、情感支持、精神慰藉、教育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也让愿意成为志愿者的老年人老有所为。两相结合,可以让更多老年人在活跃社区文化、和谐邻里关系的同时,实现老有所乐的局面。”潘嘉颖说道。

7月15日,志愿服务队队员63岁的苏亚土和69岁的卢楚如,一起上门给92岁的周婆婆送解暑茶。因为行动不便,周婆婆已经很久没有下楼,家人忙于工作,难以顾及老人孤寂的心绪。看到大家推门而入,热热闹闹,周婆婆眼角微润,心头暖乎乎的。

“客厅有一面照片墙,每次我们上门,她都会挑选其中几张,给我们讲照片背后的故事。说到往昔动情处,周婆婆情绪也变得高涨,脸色更红润了些。”苏亚土认为,“为老助老”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物质支持,而是一种“老伙伴”间精神互慰的过程,其间,搭把手、帮个忙,则是“锦上添花”的事。

据了解,该老年志愿服务队从2023年2月正式成立以来,目前已有固定20名社区低龄长者加入志愿队,其中还发展培育出2名“银龄教师志愿者”,组建5名“小区银龄互助志愿者”,评选出6名“最美银龄互助志愿者”。

如今,这种有利于重塑老年人社会角色,让他们成为互相扶持、共同创造价值的互助养老模式,陆续在肇庆上演。而当“老伙伴”之间的关系从简单的同龄人交往升华为生命共同体的互助,老龄化社会的未来也将更具温度与希望。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