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解锁乡村资源利用新密码 318处闲置校舍“活”起来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来,肇庆市积极盘活乡村“沉睡”校舍资源,建立“一校一档”数据库,梳理出盘活利用价值较高的农村闲置校舍,积极部署推动盘活利用。我市通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乡村“微工厂”等,提高闲置用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目前全市已盘活利用闲置校园校舍318处。

记者 王绮彤

近年来,肇庆市积极盘活乡村“沉睡”校舍资源,建立“一校一档”数据库,梳理出盘活利用价值较高的农村闲置校舍,积极部署推动盘活利用。我市通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乡村“微工厂”等,提高闲置用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目前全市已盘活利用闲置校园校舍318处。

闲置的罗隐小学改造后变成了喜舍·禅园精品民宿。

闲置的罗隐小学改造后变成了喜舍·禅园精品民宿。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茶产业

广宁县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了茶产业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走进广宁县江屯镇,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茶香。

位于江屯镇水月村的广东凤之源茶业有限公司就是在江屯镇种植和加工广宁单丛茶的企业之一。在十余年前,这里曾是水月村锦波小学旧址。水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志彬介绍,2008年前后,锦波小学教学点被撤销,学生转移至水月村小学上学。2017年,当地引进广东凤之源茶业有限公司,盘活了该地闲置校舍资源,并利用林地建起1200多亩茶园。

该公司借助广宁山水优势培育水仙茶、蜜兰香等多个单丛茶品种,打造“金奇峰”本土特色品牌,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务工增收,直接带动300多名农户务工,年产值最高可达1200多万元。

2021年9月,水月村小学停止办学,学校楼宇就此空置。张志彬与村干部四处奔走招商引资,前往广州等地积极联络热心人士与本地茶商,希望可以盘活闲置的水月村小学。

为进一步实现因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江屯镇引进了广东立思顿茶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肇庆市广宁凤之缘竹茶庄园发展有限公司,对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水月村小学进行改造,建成广宁竹茶小镇茶产业园。据了解,该项目充分发挥广宁竹产业、茶产业、文旅和民宿等资源优势,致力于将广宁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以上。

打造精品民宿  促进农文旅融合

在鼎湖区坑口街道罗隐社区,一家集度假、康养、中医理疗、素食美食为一体的精品民宿小院——喜舍·禅园坐落于此。近年来,当地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民宿项目方等投入约1800万元,对占地约3000平米的闲置校舍罗隐小学进行创意性改造,一个独具魅力的精品民宿应运而生。

7月中旬,记者走进喜舍·禅园,看到翠绿的芭蕉林和芦苇荡在风中摇曳。白墙黛瓦展现着浓郁的徽派建筑风格。马头墙似山峦起伏,与鼎湖山遥相呼应。

喜舍·禅园民宿主理人方子还记得她第一次见到废旧的罗隐小学时的情景。当她推门而入时,入目是长满芦苇和杂草的操场,教学楼的外墙因雨水侵蚀,留下了一块块斑驳的污渍,空气中漂浮着尘埃,“好像进入了阿凡达的世界”。她希望通过改造这所闲置的校舍,让它成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温馨民宿。

“我并不打算将这里完全推平,去建造一个新的东西出来,而是想以旧修新,保留这里原有的特色,利用原本的教学楼等建筑进行改造,打造新中式复合型庭院。”方子告诉记者,她将原本的教室一分为二,一间教室打造成为两间客房,教学楼摇身一变成为了拥有33间客房的民宿小楼。

据方子介绍,喜舍·禅园的设计融合了传统民居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许多装饰品都是就地取材或是旧物利用,如院中的龙眼树、芦苇、青石板等都是在本村或隔壁村搬运而来。院子的秋千、室内的桌椅等则是从本地的二手市场“淘”来的,为民宿增添了古朴雅致的气息。

原本荒芜的校舍现在又充满了孩童的嬉闹声,民宿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来自省内外的游客、义工到访。方子表示,这两天民宿的客房都处于满房状态,这里最多可接纳约100名客人。

建设“微工厂”  闲置资产再“生金”

在怀集县岗坪镇,一座座由闲置校舍改造的乡村“微工厂”正拔地而起。岗坪切粉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过去,岗坪切粉多由单家独户的作坊式生产。近年来,随着制作工艺不断传承和改进,岗坪切粉的生产和加工逐渐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部分乡村开始利用闲置校舍资源改造成为生产工厂。承载着两代人记忆的旧校舍,正转型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岗坪镇沙腾村,该村丝苗米产业园配套设施项目负责人徐泽正在对厂房进行检查。徐泽介绍,该项目由佛山市顺德区驻怀集县帮扶工作组投资18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计划投资350万元,通过改造原有的沙腾村小学建设而成。项目将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操场及学校空地改造成为岗坪切粉的生产区、烘干区、仓储区和包装区,将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的教学楼改造成为办公区、生活区及产品展示区,预计今年10月投产。

“我们打算生产米粉类食品,包括切粉、米制品点心等,选用本地生产的优质丝苗米进行制作。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将为沙腾村带来200个工作岗位。其中预估丝苗米种植项目能带动约100个就业岗位,米制品加工项目带动约50个就业岗位。”徐泽说。

在岗坪镇睦渊村即食型切粉项目工地,工人们正在对墙壁进行最后的粉刷。站在新建好的无尘生产车间内,项目负责人温川向记者介绍:“这里是睦渊小学旧址,其中的一栋教学楼被我们改造成了无尘生产车间,准备引进一条70米全自动生产线,用于生产岗坪切粉和面条产品。”

据了解,2024年年底,在岗坪镇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温川所在的项目团队与睦渊村正式签约,将睦渊小学旧校舍改造为现代化食品工厂,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

“我们项目是在保存教学楼、教师宿舍楼的主体框架上进行改造,相比起从零开始建设新厂房,改造校舍大大节省了资金成本。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天可生产10吨面食和切粉产品。接下来我们还计划结合肇庆本地特产如番薯、肇实等开发特色面品。”温川笑道。

对于这个盘活“沉睡”资产的项目,睦渊村党支部书记莫银凯感触颇深:“睦渊小学是我的母校。2021年该校教学点撤并后,学生们转到镇上的小学上学,学校就空置下来,我们觉得可惜。如今闲置校园被盘活利用,不仅为我们村集体带来3万元租金收入,还带来了就业岗位,推动了本地大米种植产业的发展,我们都觉得特别好。”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