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丽娟
一台中耕机,既可开沟、覆土,还可以除草、施肥,这是记者日前在怀集县冷坑镇和平村的韭小娃生态园看到的一幕。
广东韭小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中耕机作业中。
在这里,韭菜的种植、管理、采收三个阶段,均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这一智慧产线,填补了我国窄行距蔬菜机械化的空白,为韭菜种植产业提供了“怀集方案”。
前段时间,历经多日暴雨袭击,这里的韭菜完好无损,没有出现受淹烂根的情况,韭菜正茁壮生长。“这就是我们开沟起垄技术的成功实践。”广东韭小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儒指着眼前的垄沟高兴地告诉记者,垄沟因为够宽够深,起到了很好的排水和积水效应。现在垄沟被雨水冲刷带来的泥土填高了,要及时重新开沟,将这些泥土回笼到田块上。
邹儒告诉记者,传统韭菜种植行距狭窄,且密度高,大型农机难以施展,长期依赖人工劳作,不仅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深耕韭菜行业20多年的他们,有着30年植保经验的团队,创新了开沟起垄的技术,将垄沟加深加宽,做到尽快排水。而要让水尽快排走,必须让水走直线。因此,针对南方多雨气候,对种植模式进行革新,首创了高垄栽培模式。
邹儒举例说明,以一亩为例,将垄高设为30厘米、垄宽2.4米,2.4米的垄面种植7株韭菜,行距为30厘米,株距为20厘米。这一标准化设计,不仅解决了传统高密度种植带来的虫害问题,还大大增强了土壤透气性与排水性,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为韭菜生长营造优良环境。
在宽且深的垄沟下,还铺设了水肥一体化设施,且不会影响农机作业。有了标准化种植,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种植时可采用起垄一体化栽苗机,如果用人工种植,一人一天最快种3分地,改用机器作业,一人一天可种2亩,效率翻了几倍。
在管理阶段使用中耕机,一机多用,施肥、除草、田间运输,可降低75%的人工成本。由于韭菜生长周期快,25天可以采收一茬,且多为夜间作业,需要人工多,且还难找到人采收。他们研发出了智能收割机,一次可收割四行,一个来回就把一个地块的韭菜收割完,不仅效率高,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此外,该基地还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手机端即可遥控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随开随关”,降低水肥的损耗,精准为韭菜输水灌肥。
“农业必须要走现代化路线,只有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才能发展得更好。”邹儒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冷坑镇已发展了1100多亩韭菜种植基地,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地,国内主要和盒马超市、京东超市等合作。下一步,公司计划建设智能分拣中心和冷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