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德庆闯进“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榜单 农文旅融合引游客快乐“奔县”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周键莹

日前,第七届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发布活动出炉“2025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榜单,德庆县成功跻身榜单并位列第58位,不仅是广东省3个上榜地之一,更是肇庆市唯一上榜的县域。

德庆县为何能闯进旅游发展最快百强县域榜?深耕“百千万工程”,立足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是个中关键。

作为一座拥有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郡,德庆享有“龙母故乡”美誉,域内的悦城龙母祖庙被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之一,一年一度的龙母诞庙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母文化源远流长。坐拥岭南乃至我国南方现存最古老的孔庙德庆学宫,尽展古人建筑智慧,每年举办的春秋祭孔大典和景区精心策划的研学活动,让千年儒家智慧闪耀传承。矗立于德城东南方风景秀丽的白沙山上的德庆三元塔历经400多年风霜依旧如初。不难发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德庆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也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

优美如画的乡村风光则是德庆向广大游客发出的“美丽邀请函”。游客畅游德庆,可以在官圩镇金林水乡,看山环水绕、古屋遍布的独特美景,感受“中国诗歌小镇”的盎然诗意,也能去往官圩镇的红中村,在“一河两岸”红中艺术亲子营地游玩,品尝乡村咖啡的浓醇,还可以深入永丰镇古蓬村,在极具广府风格的镬耳山墙和古祠堂中,触摸历史的脉搏……聚焦景观美,德庆坚持在推动农文旅深度美学融合上发力,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乡村体验。2024年,德庆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数525.6万人次,相关旅游收入22.6亿元。

《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4年我国县域旅游平均接待游客总量为58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6%,游客转向追求深度体验。县域旅游客群结构向高消费层级演进,餐饮、住宿和门票构成三大支出项,文创产品、体验项目等二次消费占比稳步提升。

随着“小而美、精而特”渐成旅游市场主流,游客不再满足于看山看水的观光游,更追求人文体验与深度探索。德庆发挥优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旅游+教育”“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等多元农文旅融合模式,正为其旅游发展提速提供了新的动能。

近年来,德庆县推动“德庆闹元宵”等6个县级非遗项目成功升为市级,传统文化在旅游中焕发新生。2025年的德庆闹元宵民俗活动,吸引超过20万名市民游客齐聚德庆县城欢度元宵佳节,当天网络直播总浏览量达1600万+人次,“文化+旅游”让千年古郡的底蕴活了起来。

在“旅游+教育”的思路指引下,德庆县域内的巢顶山茶业公园变身3A级景区,集农业生产、农家美食、茶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科普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官圩镇的浅水湾家庭农场被评为第一批“南粤森林人家”,推出了休闲娱乐钓鱼场、腐竹自产自销作坊、乡村农耕科普、摘果等一系列农旅研学活动,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

“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则让德庆农文旅融合发展迸发出澎湃活力——连续举办六届的德庆乡村半程马拉松吸引广大跑者畅跑于山水乡村美景之间,特别是2024年,德庆乡村半程马拉松活动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45万人。环粤港澳大湾区自行车挑战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大型赛事和德庆贡柑文化节等大型文旅活动,让更多人发现德庆之景、深读德庆之美打开新的窗口。

“农业+旅游”也结出致富果实:德庆县精心打造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19.5公里花果长廊四季飘香,市民游客畅游其中,既能赏田园风光,又能品尝德庆贡柑的甜蜜,带动农业产值超千万元。

德庆农文旅融合发展步伐的加快也催生出众多精品文旅品牌。近年来,德庆县先后有2条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有3条线路入选肇庆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另有4条线路入选肇庆市“粤菜师傅”美食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有金林村入选国家重点旅游村、罗洪村和冲源村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官圩镇入选广东省风情旅游小镇、永丰镇古蓬村入选肇庆市A级乡村旅游村庄等。

县域游持续升温,文旅发展又迎来新的机遇。德庆县将以“两核驱动、三带环线、联动全域”的空间格局,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德庆样板。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