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考考
6月27日至28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并同步开展专题培训,邀请多位行业专家、企业家授课,为肇庆发展建言献策。专家们围绕肇庆的优势、特色,为肇庆乡村振兴开方支招。
因地制宜
以环境艺术设计赋能乡村建设
“肇庆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坚实的农业基础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其核心优势。”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康认为,在“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背景下,肇庆应以生态为底色,利用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巧抓手”,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沈康建议,肇庆各地要深度挖掘并放大独特的资源禀赋,设计时避免“套用模板”或大拆大建,找出其自然、文化特色并艺术化地呈现与放大。同时,他建议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超越单纯美化,运用整合资源的系统策略;设计乡村环境时,应同步考虑将其打造为展示当地优质农产品、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的窗口和场景,提升品牌认知度。他认为,肇庆可通过色彩运用、公共艺术、装置家具等轻量化、巧办法,优化乡村视觉环境,巧妙包装当地农产品、文化资源,使其更吸引人、更具传播性,促进资源价值转化。
此外,沈康建议,肇庆要推广“地方出题、高校答题”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地方政府需更主动、宽容,高校提供研究力量,鼓励师生将乡村课题融入教学科研,坚持长期主义,共同解决艺术乡建复杂问题。”
借鉴先进
稳步推进“由镇到城”变革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镇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宋维尔指出,城镇化过程中要破解大镇“小马拉大车”难题,浙江“产、城、人、文、生、智”等多维评估体系值得肇庆借鉴。
“‘百千万工程’强调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肇庆也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工作。因此,建议可借鉴浙江发展历程,稳步推进这一工作。”宋维尔说,具体来讲,肇庆应当建立本地化、动态迭代的小城市培育标准与规范引导综合发展,通过赋权扩能与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实现权责匹配、发展提档。
同时,宋维尔认为,要正视肇庆各县(市、区)及不同乡镇间的差异,避免“一刀切”,可根据人口规模、财政实力等关键指标将培育对象分为“做强”“做快”“做精”三类,制定差异化培育策略和投入重点。他认为,肇庆要立足时代环境,提前谋划公共服务设施等建成后的高效运营,确保资源不被闲置、功能有效发挥,实现从“经营土地”向“运营城市”转变;在推动人口产业集聚、城镇功能提升的同时,同步部署城乡融合举措,避免后期回调,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运营前置
打造肇庆文旅标杆
“肇庆需充分依托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大湾区城市的区位交通优势、独特山水资源与本地文化特色,坚持运营前置思维,打造标杆文旅项目。”金榜文旅集团董事长闵闵认为,肇庆要提高文旅发展水平,精准定位与差异化塑造是关键。
她表示,肇庆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资源活化与精心表达,将本地资源转化为独特魅力,强化差异化定位,既吸引外地游客,又唤起本地自豪感。
“同时,肇庆要坚持运营前置理念,在规划建设之初,围绕未来高效可持续运营目标展开设计,提前创造运营条件,确保项目持续创造价值,杜绝‘重建设轻运营’;需集中资源打造龙头项目,以较强的市场号召力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吸引核心客流,从而带动全域文旅产业跃升,实现点面结合。”闵闵说。
此外,闵闵建议肇庆同步推进城市基底升级,将文旅发展融入城市更新,焕新历史文化街区与烟火生活区,通过龙头项目联动特色区域,构建多元魅力旅游网络。“尤为关键的是,要强化口碑传播机制,充分认识旅游依赖口碑的特性,通过打磨产品、优化服务及品牌建设,持续创造可分享的体验,形成口口相传效应,把握文旅发展机遇。”她说。
政企携手
把特色民宿打造成长红产业
“肇庆应依托‘世界长寿之乡’品牌与大湾区区位优势,打造集社交属性与康养功能于一体的高质量民宿集群。”郝立军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设计总监郝立军建议,以民宿发展促进文旅消费,政府需优化制度、用地、资金等保障,简化民宿审批流程,出台行业扶持措施,降低投资门槛与运营风险。民宿企业则需深挖当地特色,充分结合肇庆山水生态、文化及民俗资源,将当地文化基因转化为民宿的核心吸引力。
对民宿产业发展来说,实施全周期品质管理也必不可少。郝立军建议,民宿从设计建造到后期运维需坚持高标准,避免“一次性开发”思维,要建立“陪伴式生长”机制——通过定期空间焕新、主题迭代保持民宿新鲜感与温度感,持续提升空间品质与用户体验;要强化产业协同发展,联动周边差异化文旅产品,构建“民宿+”生态圈,延伸消费链条。
同时,针对大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与社交场景的需求,郝立军建议打造兼具私密性与社群交互功能的复合空间,通过会员制、主题社群活动增强用户黏性,最终形成“政策护航—文化赋能—长效运维—产业联动—客群深耕”的发展闭环,将民宿集群升级为彰显肇庆特色的长寿康养社交目的地,实现从短期流量到长期价值的转化。
“两手抓+双轮驱动”
深化投融资改革
广东粤财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成认为,肇庆现有国企已经初具规模,要盘活县域国企资产,需要做优县级国企主体,加速资产整合与市场化转型,推动传统国企向产业型、功能型转变,构建可持续收入模式;对资产薄弱区县,优先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综合性国企主体,夯实资产实力,力争实现公开市场发债突破。
同时,他认为肇庆要谋划优质项目载体,严选具备盈利潜力的项目,确保资金投入可形成“钱生钱”良性循环,避免债务风险;要深化投融资渠道创新,构建“政银企债基”联动机制,整合政策性金融工具与商业贷款资源,引入央企、上市公司等专业伙伴合资合作,通过债券发行拓展直接融资,设立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
刘志成建议,肇庆要在一到两年内重点突破主体培育与项目筛选,三到五年实现可持续投融资生态,最终形成“强主体—优项目—活渠道”的发展闭环,全面提升县域国企服务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的能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