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紫怡
点状供地,如何让乡村“小地块”实现“大发展”?近年来,肇庆市积极探索点状供地新模式,利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零星、分散建设用地,以项目为导向,实施精准供地,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难”,破解乡村土地承载能力不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其中,鼎湖、德庆案例入选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的《全省点状供地项目典型案例汇编》。
如今,点状供地正以小切口激活肇庆生态、产业、土地等城乡发展要素资源,推动实现生态保护、产业振兴、联农带农的良性循环。
根据项目需求精准供地
晓看云舒天地静,夜听虫吟耳际明;吸风饮露丹田润,宿月眠花神气清。踏进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鼎湖沙浦蒲营民宿,人们能够最直观感受到野奢宿营的别样体验。该营地的建成,是点状供地在肇庆最早落地开花的创新性体现。
2021年,广东浦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鼎湖新农人代表陈满洪筹划打造精品民宿,探索“农业+工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不久后,他向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鼎湖分局提交了用地申请。而彼时,全市还没有点状供地的经验性实践。
作为全市首宗点状供地项目,且用地共分四个地块,用地情况较为复杂,没有可参照经验,如何科学合理设定供应条件,做到精准供地,成为当时职能部门化难为易的关键突破点。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鼎湖分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权益股股长姚军介绍,根据《肇庆市乡村产业项目点状供地实施细则》,点状供地项目可按规划合理设定供地前置条件,进行带项目实施方案供地。“在供地方案和合同里,我们把规划条件、建筑标准、公建配套等分别写进其中,同时围绕土地用途、分割转让、监督管理等进行明确说明。”姚军表示,这种多维度综合分析研判项目情况,梳理形成点状供地需求前置条件的做法,可以实现用地指标精准使用,提升了土地精细化利用程度,降低土地获取成本。
按照“建多少、批多少、供多少”的原则,该项目仅申请使用了9.2亩建设用地指标,已于2023年7月签订土地供应合同后动工建设。
今年“五一”假期,蒲营民宿开门迎客,吸引了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这9.2亩的点状用地,不仅降低了前期投入成本,让这里的文旅配套日益完备,而且更好地保持自然生态原貌,产业和生态相得益彰。”陈满洪说。
促进肉桂产业三产融合
微风拂山林,肉桂满辛香。去年5月,总投资2350万元、占地12000平方米的广东西江肉桂科技有限公司,在德庆县高良镇正式投产。如今,正值肉桂采收时节,从今年4月至今,该公司已采购生产2000吨肉桂,经过一年的磨合发展,生产线逐渐步入轨道。而在数年前,这片厂房所在处还是一片闲置地。
“我是带着项目去申请点状供地的。”广东西江肉桂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谈志伟介绍,当了解到肉桂油连续自动化提取项目符合点状供地的条件时,他便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办理相关手续,以项目精准拿地,解决返乡投资创业“用地难”问题,也圆了自己从深圳回乡创业的梦想。
德庆县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权益股股长张学峰介绍,经过前期调查确认,该产业项目位于高良镇江南村委会罗金村,类型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所需点状供地建设用地面积20.4615亩,符合点状供地条件。“该项目点状供地建设用地权属均为集体地,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张学峰表示,集体土地通过点状供地开发,可将碎片化、闲置的土地整合利用,灵活适配乡村产业项目建设需求,让土地经济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该项目获批建设后,德庆肉桂产业也迎来新发展。目前已开展肉桂油生产、肉桂深加工、销售等业务,计划年产肉桂油200吨,年产值4000万元。同时,企业的桂叶收购范围也将覆盖全县各乡镇,惠及约五万户桂农,有效发挥联农带农作用。
全链条长效保障乡村产业用地
作为一种新型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点状供地在肇庆已结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全市经批准在实施点状供地项目16个,其中乡村产业项目5个,文旅融合项目11个。
为让点状供地的创新性探索保障各方利益,企业投资更放心,村集体租地更安心,早在2021年12月,我市就印发实施了《肇庆市乡村产业项目实施点状供地实施细则》,从供地范围到审批流程都作出了明确规范。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权益科科长陈伟锋介绍,点状供地创新之处在于,明确点状供地项目以项目区为单位供地,结合实际需要整体规划建设,合理确定不同地块的面积、用途,按建设地块搭配供应或组合为一宗地整体供应,在不改变土地权属性质的前提下,实现建设用地的高效配置,既为乡村文旅开发、特色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又让农民依托土地持续享有经营收益权,真正达成资源利用效能与民生保障效益的协同提升。
但目前,我市点状供地还存在选址不够合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受限等问题。为此,陈伟锋表示,下阶段,我市将贯彻落实《广东省点状供地项目实施工作指引》有关规定,落实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加快推进点状供地项目落地实施。针对调规、报批以及供地流程加强指导,为项目实现精准用地,节约用地指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降低项目用地成本。
此外,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点状供地项目的评估论证、监管监督,并且做好项目跟踪和评估工作。对点状供地项目实行全要素、全过程的动态联合监管,防止项目用地出现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情况,并确保乡村产业用地专项指标专项专用等,着力破解乡村发展中的用地瓶颈,为乡村产业振兴筑牢根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