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四会市江谷镇大垌村道路塌方村庄成孤岛 村干部带头奋战疏通道路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李支书,不好啦,村里有路塌方了!”6月15日下午2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村民焦急的呼喊从听筒中传来。受台风“蝴蝶”强降雨影响,四会市江谷镇大垌村委会长乐村小组一段村道突发泥石流,路断山隔,大垌村的三个自然村顿时成了“孤岛”。

记者 王绮彤 通讯员 刘孝坤

“李支书,不好啦,村里有路塌方了!”6月15日下午2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村民焦急的呼喊从听筒中传来。受台风“蝴蝶”强降雨影响,四会市江谷镇大垌村委会长乐村小组一段村道突发泥石流,路断山隔,大垌村的三个自然村顿时成了“孤岛”。

挖掘机在疏通道路。     受访单位供图

挖掘机在疏通道路。 受访单位供图

刚放下电话,大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世基便火速召集了几位村干部和党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在泥泞的道路上,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赶路,泥水溅满了裤腿,却顾不上擦拭。

抵达现场后,眼前的景象让李世基心里一沉。泥土裹挟着山石和树木倾泻而下,堆积在道路中央,将道路彻底堵死。更让人忧心的是,类似的塌方还有六七处,而该村道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

“不能等!先开出条小道!”李世基当机立断,和村干部及党员抄起镰刀和油锯等冲进风雨中。李世基吩咐部分党员在路上拉起警戒线,迅速清理道路上的树枝与淤泥。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奋力搏斗,他们终于开辟出一条可容纳摩托车通过的紧急通道。直到此刻,李世基才稍稍松了口气,立刻将险情上报并请求专业支援。

入夜后,真正的“硬仗”才拉开帷幕。傍晚6时,经过江谷镇政府的沟通协调,四会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站施工队到达塌方路段,共同清理道路。李世基顾不上休息,顶着大雨在现场进行指挥。他凭借对道路的熟悉,带领村干部与施工队紧密配合,大家争分夺秒,展开现场施工作业。

抢修过程中,危险接踵而至。李世基的身影始终冲在抢险最前沿,头上顶着雨水,脚下是泥泞的路面。夜晚光线不佳,挖掘机倒车倾倒淤泥时尤为艰难,李世基的双眼紧盯着车辆每一次挪移,唯恐有所闪失。有人见他疲惫不堪,悄悄跑到外面买回一些炒粉,他匆匆扒了几口,便又转身投入到施工作业中。

6月16日凌晨3点20分,江谷镇政府值班员拨通了李世基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李世基疲惫但饱含着欣喜的声音:“路差不多快通了,还有一点在收尾。”凌晨4点,最后一处淤塞被彻底清除,受堵村道路恢复通畅,所有人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

在风雨之中,今年已58岁的李世基硬撑了10个小时。年轻时,他在部队吃过苦、受过伤;退伍返乡后,他又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身体和精力已大不如前。李世基告诉记者,在抢修过程中,他的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如果道路不及时疏通,村中的孩子们便无法上学,村里还居住着不少老人,若遇急病等特殊情况,因道路堵塞耽误了就诊时机,后果不堪设想。”

李世基在大垌村扎根20余载,这不是他第一次带领乡亲们处置险情,风雨锤炼出了果敢与担当。蜿蜒的山路之上,那始终向前的身影,默默托起了村庄的希望与安宁。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