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洁 通讯员 沈浪 胡雁南
6月16日,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长三角)产业对接会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活动同时举办肇庆市创新医疗器械产业交流会。肇庆大产区将发力医疗器械产业,多家长三角医疗器械成长型企业参加这场闭门会议。为培育产业生态,肇庆大产区放出两个“大招”。
七通一平 拎包落户
第一个“大招”是生产基地。肇庆大产区是广东省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之一。其中市管起步区位于肇庆东部城区中心位置,区位优势突出,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配置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具备可立即进场施工的“熟地”,又具有拎包落户的通用厂房。目前市管起步区超100个项目同时动工,首批落地项目已竣工投产。
肇庆大产区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产业发展将聚焦高性能医械、国产替代医械、消费医械,康养医械等方向。针对不同方向、不同产品周期的项目需求,大产区将利用现有园区配套优势,建设医疗器械先导启动建设区与拓展区,实现“双区联动”。其中,启动建设区包括中试厂房区、小型厂房区、大型厂房区、综合服务区、创新研发区、配套宿舍区等,针对成长型企业的需求,提供低成本灵活适配的生产条件,加速医疗器械成果转化。
10亿元基金 一路扶持
第二个“大招”是10亿元的基金。针对医疗器械项目的培育,肇庆大产区已成立国创致远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目前首期2亿元资金已到位。据悉,该基金由肇庆西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共同成立。
国创中心于2020年4月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建设,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牵头组建。
肇庆为国创中心首个合作城市。基金将为初创型项目提供关键的融资支撑,打通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扶持,并提供产品研发、检验检测、临床试验、法规注册、定制化生产等服务。
大湾区市场具有吸引力
生物医药产业是江苏的支柱产业之一,江苏正推动创新药械协同发展,南京、苏州等地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在交流会环节,长三角行业领先者鱼跃医疗等代表均到场,在自由交流环节,各企业反响热烈。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企业对生产基地、扶持基金等兴趣浓厚,他们关心的重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际、国内医疗器械产业项目的战略重点。一批跨国企业通过大湾区政策进入内地市场,以其国际领先技术进行市场“卡位”。近年来,国产医疗器械也急起直追。2022年,我省出台《广东省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医疗器械制造业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20%以上。
在交流会现场,多个项目纷纷推介自身核心技术,包括便携式多项目血液检测、医院建设与服务、3D4K荧光腹腔镜、3D人体体征数据采集、新一代医疗电源、医用臭氧治疗等。
国创中心目前在培的医疗器械创新项目超过120个。中心总经理刘恒介绍,中国医疗企业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从一开始对国际领先技术的模仿,到后来的跟随,如今已实现并跑,超过一半的医疗器械已实现国产替代。
肇庆的优势
肇庆如何能携手这些项目?刘恒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市场对于这些项目的持续成长具有促进作用,而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组成部分,同时肇庆距离中心城市十分近。肇庆先进的装备制造、金属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均为医疗器械的上游,“家门口”的配套对于促进集聚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医疗器械有不同的产品线,肇庆大产区多样化的生产场地也是一种刚需。
刘恒表示,肇庆的营商环境务实高效,基金从洽谈到落地仅用不足5个月,充分展示肇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
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省医疗器械管理学会会长韩广源也参加交流会。维力去年在肇庆大产区投资项目,目前正开展前期工作。韩广源表示,投资经过多轮深入考察与慎重权衡,肇庆具备的诸多优势促成了合作,其区位和交通不仅十分便利原材料的输入,产品也可快捷地送达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市场,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肇庆已构建起相对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体系,能够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从基础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到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包装运输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