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琳 通讯员 黎芷玲
6月18日7时05分,55.22米,超警戒水位5.22米!绥江怀集站迎来建站以来最高洪峰。
受台风“蝴蝶”影响,绥江怀集段4天内连遭3轮洪峰侵袭。惊涛骇浪的96小时里,广东省水文局肇庆水文分局党员应急测报先锋队以血肉之躯搏击洪魔。这群“江河哨兵”以精准数据为怀集安全转移7万名群众赢得宝贵时间。
怀集站水文站应急小组进行人工测流。 通讯员 魏林合 摄
孤岛坚守 极限报汛
15日晚首波洪峰水位升至52.69米,16日晚第二波达52.94米,17日预报水位将复涨至54米,临江而建的绥江怀集水文站已成孤岛。
54岁的站长姚振峰,这位奋战31年的水文老兵带领5名“80后”“90后”组员死守阵地。水位不断突破历史极值,姚振峰让组员撤离独自坚守。面对救援艇的两次劝离,姚振峰心系仪器运转和数据安全,执意留下。消防官兵被其精神感动,承诺“随叫随到”。
“水位54.94米,历史极值再次被刷新!”18日凌晨2时42分,姚振峰嘶哑的报汛声穿透雨幕。应急转移指令随即下达。此时洪水已迫近水文站房二楼,姚振峰在最后关头撤离,汹涌的洪水距站房台阶仅剩半米。
数据生命 寸步不让
“数据是水文的生命线!”这句信念支撑着怀集水文站应急监测小组的每一个成员。
1997年出生的陈昌语,熬红的双眼紧盯着ADCP测流系统屏幕,捕捉每一组关键数据;胡逸沛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十分钟一次的水位变化;星夜从四会驰援的魏林合,双腿瘀肿却寸步不离测流岗位。罗健斌的双手被绳索勒出道道血痕,仍奋力拽住湍急江水中重达几十斤的流速仪,只为获取最完整的水文资料。
洪水漫堤、停水停电,手电筒的微光成为唯一光源。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应急监测小组依靠走航式ADCP精准完成15次关键测流,完整记录下洪水暴涨的全过程。17日晚10时,水位突破54米,自记设备通信中断。应急小组临危不乱,立即启动人工报汛预案:加装临时水尺,在断网断电的极端环境下,通过卫星电话每十分钟向肇庆水文分局水情值班室和怀集县防汛抢险指挥部报送实时水情。
18日7时,水位飙升至55.21米,全县通信中断。他们手中的卫星电话成为唯一的“生命线”。小组成员轮番值守,坚持每15分钟报汛一次,高强度人工报汛持续整整24小时,成功报送水位数据200余份,为防汛决策提供了不间断的关键支撑。
应急监测小组驻守在怀城大桥上连轴运转,他们的坚守感动了附近居民,物业管理人员多次自发送来矿泉水和饮料表达敬意。
党员冲锋 激流抢测
同一时刻,7公里外的中洲河大象水文站战况更为险峻。17日22时,8.88米的洪峰水位(超警3.28米)如猛兽般吞噬观测水尺。
更危急的是,上游堤坝坍塌导致跨江测量缆道被毁,测验设备几近全损,洪水瞬间涌入测量室,人员被迫紧急撤离。
坚守在条件异常艰苦的一线,有着34年水文工龄的党员唐健奇嘶吼着:“上临时水尺!”带头跃入洪流。54岁的莫亚对与队友邱上富腰系安全绳,在夜色中于激流架设设备。水文人家庭新一代陈志规,在齐胸深的水中死死扶稳标尺,几代人守护江河的誓言在此刻化为行动。
从52.8米到55.22米,从Ⅱ级应急响应到Ⅰ级应急响应,96小时鏖战,怀集水文党员先锋队在惊涛骇浪中刻下精准刻度。如今,怀集县城低洼处的积水缓缓退去,早市渐复生机,但绥江水位仍处高位,“水文哨兵”们继续投入新一轮监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