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三年三约长三角 肇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找答案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陈洁 通讯员 沈浪 胡雁南

夏日的江南,花繁叶茂。6月16日,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长三角)产业对接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肇庆每年都要奔赴千里,赴长三角之约,其意在项目招引,也在产业提升。这座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旨在搭建一条“黄金桥”,连接长江与西江,找到产业发展加速的答案。

千里赴约为发展找“活水”

2025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横下一条心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起来”。这句话瞄准了肇庆发展所需。

近年来,肇庆聚焦“制造业当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肇庆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多项关键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肇庆依然任重道远。

肇庆市委、市政府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强调须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肇庆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科技产业深度布局,从省内源源不断引进优质项目。但就像海绵汲取水分一样,对于一个深深盼望快速成长的城市,发展的“水源”总是越充沛越好。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不仅发展程度相近,而且产业链耦合程度高,正共同承担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重任。在持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的同时,肇庆也加快和长三角“牵手”。

早在几年前,肇庆市、县两级就在上海设立了招商局。近年来,我市从长三角引进“过江龙”项目61个,计划投资额超240亿元,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配件产业链。这次招商大会,肇庆拓展目标,聚焦于创新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一屏三器”(显示屏、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前沿领域,期待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取长补短为产业添动能

为什么是这些产业?这要回到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部署上——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又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以智能传感器为例,广东省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近年来,广东开展智能传感器产品的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新优势,并把物联网、智能传感器产业作为未来夯实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肇庆以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特色”产业,“一屏三器”与肇庆的产业基础密切相关,抓住中心,能补上发展短板,延伸“微笑曲线”,提升产业链的含金量。

创新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一屏三器”这些产业是长三角所长,肇庆的“需求清单”为长三角企业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切入点。活动中,一批优质项目与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签约,实现产业协同带来的“双向奔赴”。

当天,凯木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原青上台签约。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专注物联网影像、核心器件的封装测试、光学模组的设计定制、专业弹性的规模化制造等,公司产品包括摄像头、路由器、机器人等。原青表示,随着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市场的高速增长,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业务增长非常快,急需新的生产基地承接溢出产能。肇庆不仅与企业在广东的供应链距离相近,还拥有小鹏汽车、台铃等下游应用项目,她对于拿下这些目标客户十分有信心。“为什么不呢?我们马上就是‘邻居’了。”她笑着说。

优质环境赢企业“芳心”

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正加快融合。专业机构的分析报告中,提出了长三角企业“南下”的三大需求:市场、厂房和供应链。诚如南京巨鲨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卫所言:“(长三角企业)哪家不跑广东?哪家供应链没有广东项目?”

背靠市场、供应链,又具备用地优势的肇庆显然为长三角企业提供了最优解。肇庆正在构建“长三角研发+肇庆转化+大湾区市场”的协同模式,让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能在产业集群中大放异彩。

活动中,有企业负责人直言,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才是做长久生意的最大变量,营商环境重于一切。在和长三角企业接触的这些年,肇庆交出了一份眼前一亮的答卷。

“我到现在依然印象深刻。”活动中,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俞文勤分享了一个故事:去年,肇庆市领导赶着晚上最后一班飞机从广东出发,凌晨1点抵达南京禄口机场,清早起来马不停蹄走访南京企业,紧接着又连续举办了两天的招商推介会。“这么拼的领导班子,把我们企业家都感动了。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城市特质的生动映照。”

在16日的活动上,肇庆带着订单、带着需求而来。每一个介绍环节结束时,负责人都会在大屏幕亮出自己的微信二维码,邀请企业家加微信,直接沟通。有企业家对记者说:“种种细节都显示出肇庆的诚意,让人印象深刻,可以想象这个城市的包容与生态。”

16日的活动主题是“与‘宁’携手 ‘肇’启未来”,这是两地政企的共同愿望。王卫鼓励长三角企业家们到肇庆走走看看:“带着技术创新的火种,在肇庆的产业土壤上培育出更丰硕的果实;更期待肇庆的开放平台,能成为长三角企业布局湾区、辐射东盟的战略跳板!”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