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多地植物主题公园探索生态保护新路径 物种“基因库” 自然科教地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潘粤华 

在肇庆的青山绿水间,多地正以不同方式书写着“生态答卷”——深度融合生态景观、珍稀植物资源与自然教育理念,打造以植物为主题的综合性生态园区。这些生态实践不仅构筑起岭南特有的绿色屏障,更探索出“科研保护+自然教育+休闲观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保存了岭南特有的生物密码,搭建起公众亲近自然的科普课堂。近日,记者走访了3个特色植物公园,一探其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的特色经验。

怀集植物园:迁地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

“植物园里的格木母树有30多棵。每年,种子从母树落下长成幼苗后,我们都会将部分幼苗迁移到其他地方种植。”近日,在怀集植物园里,负责人陈俭一边观察着树木生长情况,一边对记者介绍道。

怀集植物园珍稀苗木培育区里,工作人员在观察秃杉幼苗生长情况。 记者 潘粤华 摄

怀集植物园总面积1659亩,是省级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被列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区域乡土树种园区,2019年建设,2020年首期工程完工并对外免费开放。

沿着环园小道漫步,只见两边树木郁郁葱葱,森林特有的清新气息迎面扑来。珍稀苗木培育区内,秃杉、水松、喜树等幼苗舒展新叶;占地约60亩的古树公园里,生长着约200个品种的树木;长约1公里的自然教育径,串联起昆虫旅馆、碳中和科普区、南药展示区、听风台、遥远的贵族等科普区域;南方红豆杉、桢楠、桫椤等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这里静静生长;“国宝级”花榈木开出淡雅绿色的花朵,猴欢喜的果实三三两两挂在了枝头……

“迁地保护和生态科普是植物园两大重点功能。目前,园内迁地保护和引种的植物超过150种,包括药用树种、观花观果绿化美化树种以及乡土阔叶树种。”陈俭介绍,每年,植物园林业技术人员收集怀集县及周边南方红豆杉、穗花杉、水松等树种优质种子,建立保护、收集、监测档案,并开展濒危植物引种、迁移种植。

在珍稀苗木培育区,工作人员正为水松、秃杉等珍稀树种幼苗除草、浇水,观察其生长情况。“水松是我国特有树种,野生数量稀少,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陈俭告诉记者,水松人工培育难度大。这些年来,植物园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培育,目前已育有水松幼苗250多株。

在南药展示区,何首乌、橘红、广陈皮、阳春砂仁等8类岭南特色药材茁壮生长。一旁的科普宣传牌上,展示着每种药材的“生长密码”。

以自然教育径为核心,深度挖掘地域生态人文资源,构建听、看、闻、触摸与互动相结合的自然教育解说系统,怀集植物园正在将这条自然教育径打造成“沉浸式科普课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述怀集生态建设的绿美故事,这是陈俭和同事们的共同心愿。

广宁竹海公园:

乡土竹种种质资源“基因库”

今年1月,广宁竹海公园(一期)竣工并对外开放。这个以“竹”为主题的公园立即成为当地“网红公园”。

进入竹海公园,漫步竹荫下,眼前竹影婆娑,耳边是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响。一路走来,不时见到以竹为原料制作的科普宣示牌,上面是各类竹子的图文介绍。

竹海公园以广宁大道至绥江边的林道为公园中轴线,连接文旅桥、竹海大观、罗锅古街等景点,辐射周边1万多亩山体。“公园以‘种质资源绿为迳,竹海公园美作舟’为主题,建设了长约2.8公里的竹种种质资源科普文化带,引进种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45个珍稀竹子品种,并种植38个乡土竹子品种,全园种植竹子5万多棵。”广宁县园林管理所所长黄栋清介绍,公园种质资源示范带项目是广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重要节点之一,也是建设华南植物园广宁竹类植物迁地保护基地的必要举措。

按照竹海公园项目规划,公园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带两核三区”。“‘一带’指华南竹种资源科普文化带,‘两核’指竹文化宣教核心、种质资源展示核心,‘三区’指竹文化体验区、资源培育科普区、自然教育休闲区。”黄栋清告诉记者,通过建设竹荫大道、竹林步道、特色竹单体构筑物及观光平台,公园打造以竹文化为主、竹科普为辅的竹文化宣教地和种质资源展示地,突出竹类种质多样优势功能,建设成为独具广宁特色的集自然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竹类主题综合性公园。

竹林茂密,竹子清香。公园建成后吸引了不少群众前往游玩。“没想到广宁有这么多种类的竹子。”住在广宁县南街街道的居民梁琪琪经常带儿子到竹海公园游玩,“园内有文字介绍又有竹子实物,可以让孩子从小了解家乡的竹子。”

德庆县香山森林公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样板”

近年来,肇庆多地建设以森林为主题的公园,打造集休闲观光、生态科普为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美样板”。德庆县香山森林公园便是其中之一。

德庆县香山森林公园面临西江,群山环绕。公园里峰回叠恋、曲迳幽深。异木棉、本地木棉、香樟、黄槐等60多个品种的绿化乔木、花卉共2万多株在园内生长。沿着香山古道拾级而上,满眼绿意,如置身“植物博物馆”。

“香山森林公园是省级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公园每年接待市民和外来游客超30万人次。”德庆县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谢天月介绍,生态环境的改善让不少珍稀动物在香山森林公园找到了家园。如今,山林中生活着白鹇、红耳鹎、棕颈钩嘴鹛、珠颈斑鸠等多种保护动物。

据了解,2024年,公园进行入口平台建设,套种本地木棉、无忧树、香樟树、凤凰木、鸡蛋花、草皮等方式优化香山绿美示范点林分结构,扩绿增彩,景观层次更丰富。2025年,公园在园内山腰处新建观景平台,种植勒杜鹃、琴丝竹、红花夹竹桃等绿植。站在观景平台,俯瞰整个德庆城区及西江,视野广阔,心旷神怡。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