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文化赋能 产业兴村 企业联动——肇庆高新区奏响推进“百千万工程”新乐章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满载着历史记忆的知青咖啡屋,为周边企业员工提供了“去班味”的好去处,一些年轻人特意带上曾是知青的长辈,从外地赶来参观;在新寨村,曾经的荒地变成乡约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唯品会定期提供志愿服务;得知东华村未来田园社区建设需要支持,区内企业加班加点赶工交付产品……

记者 陆志锋 通讯员 赖小琴 伍玉如

满载着历史记忆的知青咖啡屋,为周边企业员工提供了“去班味”的好去处,一些年轻人特意带上曾是知青的长辈,从外地赶来参观;在新寨村,曾经的荒地变成乡约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唯品会定期提供志愿服务;得知东华村未来田园社区建设需要支持,区内企业加班加点赶工交付产品……

肇庆高新区东华村未来智慧零碳田园社区。通讯员 王振宇 摄

一个个看似寻常的举动、一个个充满温情的小故事,共同缔造着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肇庆高新区新的发展故事。

文化底蕴与新城建设“双向奔赴”

肇庆高新区前身是广东省大旺华侨农场,留存着多处清代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展示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晚清进士钱昌瑜故居、奕仁书舍、将军岗北围粮仓旧址等。

目前,肇庆高新区已梳理出23处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并对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进行挖掘宣传,精心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如将300多年历史的东华村梁氏祖产、曾是知青宿舍的老宅,打造成网红店知青咖啡屋;盘活广东省华侨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内270亩闲置土地,建立集南药种植科研、教育研学、亲子游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南山田园·南药科研基地。曾是广东省重点储备库的将军岗北围粮仓,将活化利用打造成集餐饮、民宿、酒店、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点,一期建设即将完成。

这些项目的建设投用,让群众看到了政府建设工业科技新城的新思路新举措,也提升了企业家对肇庆高新区的归属感,不少企业家更以实际行动推动家乡发展,助力新城建设。

今年5月15日,86岁高龄的华南理工大学退休教授钱澄鑑特意返回肇庆高新区,捐出晚清进士钱昌瑜生前使用的两个书柜;作为龙湖社区樟村村史和杨氏新族谱的编撰者,曾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的杨明新也返回肇庆高新区,为樟村文化传承、规划建设等多方面出谋划策。

产业动能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旭日升起,肇庆高新区东华村部分民房屋顶铺设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为这个古村落增添了浓厚的新时代气息。

据悉,东华村将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充电设施集成一体,通过新建民房屋面光伏和停车场光伏长廊光储充解决村民日常电力供应问题,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目前已有9户村民安装屋面光伏及储能设施。

知青咖啡屋。通讯员 王振宇 摄

这项智慧零碳乡村示范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是肇庆高新区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集中体现。

肇庆大旺产城融合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黄振远介绍,公司在推进各项目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优先选用区内企业的产品,东华村的项目,光伏逆变器和储能设备用了中合聚能公司的产品,电线线缆用和昌电业的产品,钢构材料选用信源钢结构公司的产品。

这些都是实力强、产品优的企业,且都处于赶订单的紧张状态,而该项目涉及的订单小、工期紧。企业是否愿意直接供应产品、能否如期供货,成为了困扰企业的难题。实际结果却让他们深受感动。

如中合聚能公司安排员工加班加点赶工,将供货周期压缩了一半,为项目如期并网争取了宝贵时间;和昌电业打破常规供应模式,提供了优质的线缆。

在推进东华村未来田园社区建设前,肇庆高新区梳理了村内建材、设备等需求清单,与区内32家制造企业建立直采通道,建立在地化供应链体系,推动工程项目建设采用瑞庆时代、理士电源等9家企业产品,有效降低建设成本、进一步打造本地工业产品示范展示点。

6月10日,在东华村背后大片的林地下,鲜嫩的灵芝芽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正给800个灵芝菌包逐个修芽。

为了促进东华村产业发展,肇庆高新区依托区内企业广东粤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积累和品牌资源,在该村实行灵芝“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后续将推进灵芝规模化、生态化种植,提供现场采摘、即时烹饪服务,与“共享菜园”系列项目形成联动,开发灵芝种植文化观光、采摘体验等旅游项目,实现灵芝产业多元化发展,打造特色灵芝产业品牌。

企业发展与居民利益“携手并进”

要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不断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肇庆高新区持续联动企业,从多方面入手,让企业发展与村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同步前进。

正隆社区新寨村内,昔日的荒地在唯品会公司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乡约公园”,增添了景观小品、围棋桌、儿童滑梯等休闲设施,为村民增加了娱乐锻炼的好去处。

改变了村容村貌,唯品会又在人才培育与公益常态化两方面提升新寨村的“里子”:开设“唯”梦想口才兴趣班,帮助村里的孩子们锻炼口才提升自我;设立公益服务站,定期提供困难学生研学、结对关爱困境儿童、物质帮扶困难群众、生活守护独居老人等系列公益活动,让村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带动村民主动参与村容村貌提升、文明实践活动,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玉瑶公司接手东华村的运营管理后,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污水管网优化等工程,有效提升了村落风貌,随着知青咖啡屋、共享菜园的开放,村子知名度迅速提升,前来打卡的人员络绎不绝。看到这些新变化,村民对东华村的建设认可度也提高,部分村民自愿捐出老物件,丰富咖啡屋的布置,也有村民正着手改造自家房屋,推出特色民宿增加收入。

在一期建设中,玉瑶公司带动村民共同参与未来田园社区建设,已聘请本地工人及村民约20人,负责咖啡厅修缮、绿化种植、茶亭及共享厨房建设等,后续还将通过技能培训,如园艺管理师、农场管家、蔬菜种植工人、民宿管家及乡村小厨等,促进村民再就业、返乡青年就业创业,提升村民收入。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