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明红 通讯员 赖超
近日,鼎湖区永安镇大社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是该村继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后斩获的又一国家级荣誉。大社村成为鼎湖区首个拥有双“国字号”荣誉的行政村,这个曾经因“脏乱差”而闻名的村庄,如今已逆袭为乡村振兴的“模范生”。
村中荷花美丽绽放。通讯员 赖超 摄
“以前村里环境差,现在路宽了、景美了,大家生活富足多了,心也更齐了!”谈起村庄的变化,村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大社村辖区面积仅4平方公里,人口1800人,如何实现从“后进村”到双“国字号”荣誉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大社村以党建引领,始终围绕“为村子好”“为村民好”的服务理念,与民心同频共振。
近年来,肇庆新区建设征用部分村集体土地,让大社村集体年收入得以跃升,村民也有了一定的年分红,但大社村并未止步于“征地经济”,而是将资金用于乡村治理升级。
近日记者走进大社村,可见主干道沿线施工热火朝天。“我们已经改造了50多栋农房,还有50栋即将开工。”大社村党支部书记麦志伟介绍。
大社村正对第二批主干道沿线的农房和小公园等进行风格化改造,农房外立面采用暖色调设计,既保留传统韵味,又提升整体风貌。
在生态建设方面,大社村通过“村集体+财政+社会”多元筹资机制,累计种植绿化面积超一万平方米,打造出“四季有花、处处见绿”的乡村景观。
在大社村主干道旁,黄花风铃木、樱花林摇曳生姿,环村路两侧大叶紫薇、紫荆花、秋枫郁郁葱葱,池中荷花美丽绽放。
大社村还计划引入文旅项目,提升休闲设施。大社村希望实现村集体经济从“输血”转向“造血”,为此探索出“工业反哺农业、乡村服务工业”的工农互补新模式。
2024年6月,村里建成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均收益达5万元,既增加集体收入,又为村民停车提供便利。同时,依托周边京东亚洲一号、临港产业园的用工需求,大社村将闲置农房改造为员工宿舍、餐饮店等配套服务设施。
村民吴先生欣喜地说:“现在人气旺了好多。不少周边企业的员工过来租住、消费,来村里休闲打卡的人很多。”
“我们不仅要让村民‘富口袋’,还要‘富脑袋’。”麦志伟表示,通过举办文化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村民素质显著提升,文明乡风暖人心。
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的“软实力”。大社村通过文化阵地建设+机制,创建市级人文社科基地、榕树讲堂、农家书屋、文明积分超市等阵地,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村民素质显著提升。
从昔日的“后进村”到如今的双“国字号”荣誉示范村,大社村党建引领、产业赋能、绿美筑基的振兴之路,正在为乡村治理提供鲜活范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