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洁
去年,广宁107条村通过“卖空气”实现500多万元收益。这笔资金将如何增益当地经济社会建设?近日,记者走进广宁,了解到部分村集体将资金用于投资光伏发电,让阳光继续生生不息,部分村集体则投入至人居环境改善中,既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又助力乡村旅游。
广宁南街镇首约村。记者 陈洁 摄
广宁洲仔镇金场村是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绥江川流而过,走在村道上,江风轻吹,远处绿林蔚然。靠着这片山林,金场村储蓄了超过3000吨碳汇。村集体十分珍惜这笔绿色资产,去年只拍卖了1/3,获得4万元的收入。经村民同意,村里把这笔钱用于人居环境整治。
据了解,金场村过去有20多家竹子加工厂,但均属于小散乱污的项目,2019年该村纳入二级水源保护地后,这批小项目被清退。如何增收成为摆在村集体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帮扶队的支持下,金场村开展光伏发电、苗圃场、稻虾养殖等多个项目,村集体收入从2021年的5.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5万元。去年,村里种下500多棵桃树,春节期间吸引群众纷纷前来“打卡”,让村里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的环境要继续整治好。”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通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如升级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等,使卫生环境明显改善,风貌提升又让村里100多栋农房焕然一新,每逢节假日,村里格外热闹。大家都觉得十分有奔头。如今在帮扶队的带动下,村里继续拓展经营渠道。碳汇是大家关注的重要方面,“我们有一万亩竹林,期待可以尽快开展竹林碳汇交易”。
在广宁南街镇首约村,村头花圃里的菊花分外娇艳,花圃由村里利用自留地改造而成,冬春种油菜花,夏秋种菊花,节假日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走进村里,村道整洁,村居井然,“卫生村”的光荣匾挂在祠堂前。村党支部副书记郑为连告诉记者,村里一直十分重视环境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村里的面貌有了更大变化。村里林地充沛,碳汇库存充足,去年交易1000多吨碳汇,这笔收入继续用于修缮环境,包括“四小园”的施工等。他骄傲地告诉记者,如今村里装上LED路灯,建起篮球场,周边工厂的务工人员十分青睐村里的环境。“我们的租金可不比县城低。”他笑道。
广宁县森林覆盖率达82.17%,县委、县政府把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开发作为民生实事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该县于2021年全域启动申报,市生态环境局广宁分局联合“百千万工程”纵向帮扶驻广宁县工作队多次召集(镇)街、村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争取多方支持,以钉钉子精神坚持不懈推进竞拍工作。
为持续提升碳汇林质量,近年来,广宁县认真落实省委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工作要求,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据广宁县林业局表示,自2023年以来,该县已完成林分优化5.51万亩、新造林抚育2.16万亩、森林抚育4.19万亩,种植苗木247万多株;正在开展新造林抚育、森林抚育4.39万亩,不断提高森林固碳能力。
曾经参与相关工作的负责人表示,一开始鼓励大家“卖空气”时,村民既稀奇又疑惑,交易成功后,大家深刻感受到碳汇工作对乡村振兴带来的益处,主动推动相关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广宁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按照新的方法学推动下一轮碳汇申报工作,以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