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杨城 廖家荣 庞倩娟
6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武警肇庆支队二级上士王捷躺在采集床上,3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缓缓流出。这份承载着希望的“生命之液”,将为一名素未谋面的危重血液病患者点燃重生曙光。这场从肇庆到广州的生命接力,与半年前他“跨栏救人”的壮举形成呼应,两次挺身而出的“跨越”,成为新时代军人践行军民鱼水情的生动注脚。
从受助者到捐献者
2019年,王捷的父亲被确诊癌症,高额治疗费用让这个普通家庭陷入困境。就在一家人感到绝望时,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如潮水般涌来。网友的慷慨解囊、邻里乡亲的嘘寒问暖、慈善组织的全力帮扶,一点一滴汇聚成驱散阴霾的阳光,帮助他们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那段日子,是陌生人给予的温暖,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回忆起往事,王捷的眼中依然闪烁着感激的泪光。
这份恩情,在王捷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一次偶然的献血经历,让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别人帮助我,我也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从那一刻起,王捷便默默许下心愿,期待有一天能为他人带来希望。
2025年4月1日,肇庆市红十字会的一通电话,让王捷激动不已,“终于等到这一天!”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难掩内心喜悦。为了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这位无辣不欢的湖南汉子主动告别湘菜,一日三餐变得清淡;生活作息也调整,“除了值班,我每天凌晨12点前入睡。”王捷笑着说。他像对待军事训练一样,一丝不苟地遵循着每一条捐献指引,只为能以最好的身体状态为另一个生命“加油”。
体检通过那天,恰巧是王捷28岁生日。他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一个朴素却充满力量的愿望:“希望受捐者能重获健康。”提前一周入院注射动员剂期间,药物副作用带来的骨骼酸痛、头晕乏力如影随形,可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每当疼痛难忍时,他就会想起那个素未谋面的患者,想起加入中华骨髓库时的初心。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事实上,这并非王捷第一次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2024年10月,休假返乡的王捷驾车行驶在湖南郴州的国道上,他看到路边一位老人瘫倒在地,情况紧急!王捷迅速停车,越过护栏冲向老人。“现场一位男子在施救,但我发现他手法不正确。”凭借在部队学到的专业急救知识,王捷立即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经过不懈努力,老人终于恢复微弱呼吸。在救护车到来前,王捷始终守护在老人身边,持续进行救治,直到将老人安全交接才离开。
“当时只想一心救人,我在部队受教育多年,路遇群众有危难,施救是一种本能。”王捷说。这样的本能,早已深深融入他的心中。去年国庆,他和战友外出时,在德庆县文兰路附近遇到一起车祸,一名搭载孩子的女子驾驶摩托车在斑马线撞倒一名男子,致两名大人倒地不起。王捷和战友立即冲上前将倒地的两人转移到安全地点,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从湖南老家到驻训地肇庆,从急救现场到捐献病房,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橄榄绿对军民鱼水情的诠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