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陈和平
“要坚持做一个充满爱心、奉献社会的人。”这是德庆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莫丽军与丈夫潘伟锋在教育一双儿女时,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夫妻二人并肩同行、热心公益,他们更以自身的坚持与热忱言传身教,将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精神融入家庭教育之中,涵养了助人为乐的良好家风。
前不久,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莫丽军家庭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这个普通家庭以持之以恒的公益善举诠释了“文明家庭”的深刻内涵。
漫漫助学路 坚持二十载
莫丽军曾是一名教师。2005年,机缘巧合下,她接触到来自广州的民间志愿助学团体广州市乐善助学促进会,并帮助该团体走访核实受助学生情况信息,记录学生家庭情况,并参与到寻找资助者的行列中。
走访中的所见所闻深深触动莫丽军,点燃了她参与公益志愿服务的热情,也开启了她此后坚持20年之久的爱心助学路。“我曾当过6年教师,更加明白教育对于改变孩子命运的重要性。”莫丽军说,从那时起,她便下定决心,要尽己所能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读书梦”。
小悦居住在德庆县官圩镇一个较偏远的村庄。2022年,小悦父亲过世,留下小悦和残疾的母亲、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小悦一度面临辍学困境。莫丽军了解情况后,不仅在经济上资助,提供学习用品、缴纳学费,还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莫丽军帮助下,小悦自强不息,在去年成功考上大专。但经济问题依然是阻碍小悦圆大学梦的一座大山。莫丽军毫不犹豫向她伸出援手,四处奔走联系各方资源,一边和当地慈善机构进行详细说明,一边与小悦所报考学校积极沟通,争取校方支持。最终,小悦顺利入学就读护理专业。
夫妻并肩行 微光成火炬
奔走于公益路上的莫丽军,也在这条路上遇见了和她志同道合的爱人潘伟锋。二人因志愿服务活动结缘,也不约而同将彼此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热衷和热忱延续到了婚后。
“我在开展爱心助学的过程中就想,能不能成立一个志愿者社团将大家都动员起来呢?”莫丽军的想法得到丈夫潘伟锋和身边朋友的支持。2010年,夫妻俩牵头组织筹建德庆县爱心社协会。历经一年多的筹备,爱心社正式注册。莫丽军担任会长,潘伟锋担任顾问,夫妻二人携手开启带领志愿者爱心助学、关爱留守妇女儿童、敬老助残的公益慈善新旅程。
为让困境家庭得到社会帮助,莫丽军和潘伟锋利用节假日时间和志愿者走遍德庆县13个镇(街)、193个村(居),进村入户访查困难家庭,力求把访查工作做细做实,全面了解困境家庭的情况,让更多困境家庭及早得到帮助。十多年来,夫妇二人积极发动社会热心企业、社团、爱心个人等筹集善款107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900多名,慰问困难群众7000多人,为困难学生捐赠大批生活用品、文具、学习用品。两人始终活跃在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一线,以实际行动为关爱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以身作榜样 涵养好家风
莫丽军夫妇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都尽可能将两个孩子都带在身边,希望孩子们能在志愿服务的氛围中被感染,潜移默化树立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观念,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他们做充满爱心、奉献社会的人。
莫丽军笑眯眯地回忆起一双儿女在热心公益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发生的令人欣喜的改变。她说,年幼的女儿甚至会将零花钱积攒起来,主动提出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困难家庭的哥哥姐姐们。
2022年,莫丽军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25年又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在莫丽军夫妇和德庆县爱心社协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爱心社如今依旧坚持走进敬老院、学校、困难家庭持续开展爱心助学、关爱妇女儿童、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爱心社也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肇庆市五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荣誉称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