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万人挥拍燃爆城乡 球场变身“网红打卡地” 封开如何练成“匹克球之城”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匹克球是用球拍击球的一种运动,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该运动兼具健身性、趣味性、适龄性、经济性、安全性,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并且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

记者 王绮彤

匹克球是用球拍击球的一种运动,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该运动兼具健身性、趣味性、适龄性、经济性、安全性,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并且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

2024年大湾区(肇庆·封开)乡村振兴“杏花宾馆杯”匹克球公开赛比赛现场。通讯员 伍世泉 摄

2024年大湾区(肇庆·封开)乡村振兴“杏花宾馆杯”匹克球公开赛比赛现场。通讯员 伍世泉 摄

近年来,匹克球作为一项新兴运动,在封开县掀起热潮,短时间内便收获超高人气。如今,在封开县各镇、街道、村、学校等体育场地,都能看到人们挥动匹克球板的身影,匹克球成为了当地群众的“心头好”。在喜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当下,显得更有深意。

不止于此,封开匹克球爱好者们还活跃于省内各大赛场,凭借出色表现赢得球友们的认可,让封开匹克球的知名度不断攀升。

为何匹克球运动能在封开迅速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这与其自身特点紧密相关。匹克球简单易学,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学习参与,集网球的优雅、乒乓球的节奏和羽毛球的轻盈于一身。这些优势让匹克球自带“吸粉体质”,不仅天然拥有庞大的潜在受众群体,更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封开县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柯郁焕坦言,推广匹克球运动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艰辛与不易。为了推动匹克球运动落地,封开自2023年中旬便开始积极筹备。2023年10月,封开县举办匹克球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养了首批匹克球人才,为匹克球运动的推广播撒下“火种”。

随着匹克球爱好者的增长,裁判员和教练员的缺口成为新难题。“刚开始匹克球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的报名人数寥寥。在封开县各级领导与肇庆市匹克球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经过多次的社会调研和研讨,发动封开各学校、机关单位积极参与,并带动更多成员加入,封开县匹克球运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柯郁焕表示。

此后,封开的推广举措如“组合拳”般接连出击:2024年1月,肇庆市匹克球协会封开县培训基地揭牌,助力封开打造“匹克球之城”;春节期间,趣味游戏、赠送球拍、现场比赛等多样化活动轮番上阵,将匹克球运动融入热烈的节日氛围之中;连续两届举办的“三八”妇女节“巾帼杯”赛事,点燃了封开县女性参与匹克球运动的激情。

2024年大湾区(肇庆·封开)乡村振兴“杏花宾馆杯”匹克球公开赛“墟撼”登场,得到了国内外的匹克球爱好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吸引人民日报客户端、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中国体育报等多家媒体的目光,进一步打响了封开匹克球运动的知名度。

2025年封开县五四青年节匹克球公开赛等赛事接连举办,匹克球更与贺江碧道画廊、封开美食深度融合,形成“打球+旅游”的独特风景线,让运动与文旅擦出耀眼火花。

此外,封开县不断优化资源,让匹克球走进社区、校园和机关单位,不仅免费送去了匹克球运动器材,还巧妙盘活闲置场地,将文体广场、羽毛球场等改造成匹克球乐园,一座座匹克球场如雨后春笋般在社区空地、校园角落蓬勃“生长”,让匹克球运动触手可及。

其中,最吸睛的当属以匹克球为主题的封开县体育公园,8个标准匹克球场一经亮相便成为当地的“网红球场”。柯郁焕介绍,建设团队专程奔赴珠海考察“取经”,设计了防滑地面与固定球网,为球友们带来更加舒适的运动体验,其设计也为其他城市建设匹克球球场提供了“封开样板”。

封开市民丁先生与匹克球的缘分始于2024年春节的匹克球推广活动。在匹克球协会工作人员指导下,他从全民健身广场的简易球场起步,迅速爱上了挥拍击球的乐趣。以往下班后热衷乒乓球与钓鱼的他,如今一下班就奔赴匹克球场。随着封开体育公园标准化匹克球场落成,丁先生更是与球友常聚于此。丁先生还主动参加匹克球裁判员培训,成功实现从爱好者到专业裁判的身份转变。

在封开,和丁先生一样的匹克球“发烧友”不在少数。如今,漫步在封开街头,社区公园、校园操场等地随处可见匹克球跃动的身影。群众自发组织的友谊赛、积分赛热火朝天,封开县匹克球协会的训练与赛事精彩纷呈,全县匹克球爱好者近10000人。对于匹克球的未来发展,柯郁焕满怀憧憬:“未来,我们还要把球场建到乡村深处,让匹克球成为封开最闪亮的‘运动名片’!”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