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柴嘉蔚
近年来,封开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基层治理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将法治思维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创新构建“人民调解+”多元融合工作体系,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全力营造和谐有序的基层社会环境。
夯实基层法治人才储备
多年来,该县全面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建立政治素养、群众基础、文化水平、责任意识、服务能力"五维遴选标准",优先从村干部、村妇联执委、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及中共党员等群体中遴选培养对象,系统性开展“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专项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红、素质硬、接地气的乡村(社区)法治队伍。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870 名,成功调处基层矛盾纠纷3862宗,其中南丰镇覃少群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参加司法部举办的第二期全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充分彰显“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成效。
提升纠纷化解专业水平
通过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顾问”制度,封开全县199个村(社区)目前已全部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之后,该县还将法律顾问深度嵌入村规民约修订、集体资产处置等村(社区)重大事项决策环节,每月至少提供1次现场法律服务,通过法律顾问微信群开展线上“法治问诊”,以“顾问驻点+云端互联”双轨并进模式为矛盾纠纷调处提供及时、专业的法律意见与政策指导。
前几年,封开县某化工公司在与某地一板业公司合作过程中,因板业公司资金链紧张拖欠275万元货款。在多次追讨无果的情况下,化工公司于2月底向封开县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对方账户。对此,封开县迅速通过县综治中心平台启动“1+6+N”联动机制,组织县人民法院、县司法局、江口司法所、律师和辖区调解员等专业力量组成专项调解小组开展联动调处。在工作人员耐心调解下,纠纷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实现和解。
据统计,该县近三年来已累计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10337件次,接受法律咨询6996次,开展法治宣传讲座2476场次,出具法律意见书102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18宗,特别是在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中,为村集体成功挽回经济损失,真正实现基层治理从“事后灭火”向“源头防控”转变。
释放特色调解品牌效能
人民调解被称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在解决基层群众纠纷中具有独特的、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打造“人民调解+”模式,激活乡村治理新引擎过程中,封开县新采用“个人+团队”模式,秉持“以和为贵”调解理念,支持一批威望高、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并吸纳一批退休老党员、离任干部、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加入。
此外,该县还制定《封开县个人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员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从“德、能、勤、绩、廉”五个维度,通过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工作室调解员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评,探索出将法律法规与乡俗民情有机融合的调解新模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民调解工作经验。目前,封开县以江口街道、罗董镇为试点,已经成功打造“令棉调解工作室”“新权调解工作室”“雨行调解工作室”及老支书调解工作室等4家个人调解工作室,累计调处复杂矛盾纠纷240余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