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封开米酒酿造技艺 古法酿岁月 匠心续酒香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在岭南的岁月长河中,封开米酒宛如一颗被时光窖藏的明珠。作为传统佳酿,封开米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酿造技艺,静静诉说着当地百年酒文化的传奇。今年,封开米酒酿造技艺入选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日,记者来到封开县,探寻封开米酒背后的故事,感受古老技艺背后的魅力与坚守。

记者 王绮彤 通讯员 童雪妮

在岭南的岁月长河中,封开米酒宛如一颗被时光窖藏的明珠。作为传统佳酿,封开米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酿造技艺,静静诉说着当地百年酒文化的传奇。今年,封开米酒酿造技艺入选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日,记者来到封开县,探寻封开米酒背后的故事,感受古老技艺背后的魅力与坚守。

工人正在准备将发酵好的米饭倒入蒸馏锅蒸馏。 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工人正在准备将发酵好的米饭倒入蒸馏锅蒸馏。 记者 王绮彤 摄

据悉,封开米酒酿造技艺起源于宋朝,兴盛于明清时期。在过去,西江、贺江航运兴盛,往来船工常携带米酒驱寒,后来酿酒作坊遍及城乡,酿酒技艺在这片土地代代相传。

在封开,不同的镇村均有不同的酿酒作坊及酿酒师傅。当地人为了更好区分来自不同镇村的米酒,均以镇名为其冠名:封川米酒、南丰米酒、杏花米酒、渔涝米酒、平凤米酒等。而在众多镇村的米酒中,尤以平凤、封川、杏花等镇的米酒较被认可。据不完全统计,散落在全县各镇的酒酿作坊超过30间。

记者一踏入封川农场酒厂,醇厚酒香裹挟着粮食发酵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在用扁担将一坛坛封于陶罐内的米酒倒入蒸馏锅中,为第二天的米酒蒸馏和酿造做准备。

封开县封川天韵酒业有限公司、封川农场酒厂总经理侯日海是远近闻名的“酒迷”,他醉心钻研封开米酒酿造技艺19年,始终坚守着最传统的酿造技术。

“我与封开米酒的缘分,要从1989年说起。”侯日海笑介绍道,那时他尚在学校念书,趁着寒暑假的空闲到哥哥的酒厂帮忙。受哥哥影响和对米酒酿造的热爱,侯日海于2006年正式接手了封川农场酒厂,并先后跟随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傅黄世锦、以及张有华夫妇学习米酒酿造。

据了解,封开米酒以本地优质大米、山泉水和酒饼为原料,酿造工艺复杂而严谨:首先,需将大米用山泉水浸泡约两小时,淋洗后排出水分;接着让大米流入自动生产线,经蒸汽蒸煮后使饭粒熟透不烂。蒸好的米饭用鼓风机降温,撒上酒饼搅拌均匀,在经过24小时糖化发酵后加入适量水,并封入坛中继续发酵15天。最后,将发酵好的酒饭倒入蒸馏锅,以木柴明火蒸馏8至10小时,新酒倒入陶坛或酒埕储存陈化,才可包装出厂。

“小坛发酵和柴火蒸馏是封开米酒区别于其他米酒的关键工艺,不仅赋予了米酒独特的烟熏风味,使得其口感更加醇厚回甘。”侯日海表示,与九江米酒的辛辣、客家米酒的甜润相比,封开米酒更显独特风味,酒液澄澈透明,入口绵甜、回味悠长。

然而,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掌握这门技艺的大多是老年人,手工酿造周期长、成本高、利润薄,年轻人对传统手工酿造的兴趣渐淡。同时,工业化生产的米酒大量涌入市场,传统手工酿造的封开米酒面临巨大竞争压力。”面对传承难题,侯日海心中不免存在忧虑。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封开米酒,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封川农场酒厂正在筹备封开米酒非遗工坊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打造“非遗食馆”,研发多样化的米酒饮品、文创礼盒等,将封开米酒与地方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封开县文化馆负责人吕格珍介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封开米酒酿造技艺,该县鼓励当地酿酒师持续钻研技艺,不断优化产品品质,契合市场需求;同时,定期举办酿酒技艺培训班,邀请老一辈酿酒师传授经验,确保酿造技艺有效传承。在销售渠道上,该县通过网络平台与实体店铺等多元化途径,积极拓宽市场,让封开米酒走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令封开米酒这一传统特色佳酿得以永续传承发展。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