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赖楚欣 郑珊珊
近年来,四会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推进“巡回审判+”模式,主动将司法服务延伸至村(社区)、重点行业、住宅小区等领域,通过便捷式巡回庭审、现场调解、即时制作法律文书等现代化手段,为群众提供了更便利、有效、低成本的司法服务。
近日,在四会市某小区休闲广场,一件由四会法院审理的物业纠纷案件正在公开庭审。物业公司和四会市房地产物业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代表、小区部分业主参与了旁听。
庭审现场辩论可谓激烈。作为被告方,小区业主认为,其居住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故而拒交物业管理费;原告方物业公司则表示,业主房屋质量问题并非物业公司责任,业主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物业费。
庭审现场,法官耐心听取双方的陈述意见,有序推进法庭调查、质证、辩论等环节,引导双方就业主是否有正当理由拒交物业服务费进行充分辩论。过程中,法官还穿插了释法环节。最终,案涉业主当庭表示愿意缴费,物业公司申请撤回起诉。
“一直以为庭审比较耗时、费力,没想到这么‘接地气’。”小区业主黎女士认为,这种“家门口”的庭审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能起到普法宣传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
无独有偶,前不久,四会法院在大沙镇陈冲村文化室开展了一场巡回审判。原来,该村属下的某经济合作社曾与马某签订一份鱼塘承包合同,2023年涉案土地被征收,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双方就返还押金和支付承包费一事各执一词,经村委会多次调解不成,最终诉至法院。
为妥善化解纠纷,四会法院决定将庭审现场设在该经济合作社所属的行政村,邀请当地村干部、村民旁听。庭审现场,法官耐心倾听双方陈述,仔细查看证据材料,结合法律法规和乡村习俗,对双方进行释法说理。因案情复杂,需要进一步向当地政府取证,法官宣布将择期宣判。
“这次庭审活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庭审流程,也学到有关征地政策和相关法律知识,既方便又有意义。”参与庭审旁听的村民马先生如是说。
四会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许培娜介绍,作为法院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重要司法实践,2024年起,该法院探索了“巡回审判+”模式,将庭审现场直接搬到群众“家门口”,并积极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调解员等多元力量参与调解,极大地深化了矛盾纠纷化解成效。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法院共开展了巡回审判10场次,覆盖社区、乡村、重点行业等领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进一步打通司法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有效实现 “零距离”解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