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陆莉诗
近日,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到一份特殊的信访件和一封感谢信。家住湖南株洲的小军(化名)通过市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希望找到当年为他主刀的医生,亲口道一声“谢谢”。这事件的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更是一段医患之间以生命相托的信任与温情。
时间回拨到2008年4月27日深夜,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面色苍白、满脸血污的男孩。该男孩就是时年仅5岁的小军,他因咽喉痛、鼻塞数日后突发多次呕血等情况,被家人紧急送院。
见状,该院儿科医生迅速展开抢救,输血、补液、洗胃、止血……但小军的病情仍未得到缓解。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孩子的生命体征逐渐恶化。
当时还是该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的邱昌洪接到会诊请求后,连夜赶到现场。经检查,他判断患儿极可能因剧烈呕吐导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此时保守治疗进展较慢,手术探查出血点是有效途径。但患儿年龄小、出血部位不明确,术中极可能因无法止血而危及生命,手术风险较高。而当时,面对小军家属“剖腹探查”的强烈请求,邱昌洪没有犹豫:“我们全力以赴!”
次日凌晨3时15分,手术室的无影灯下,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拉开帷幕。邱昌洪与张鹏医生等人组成团队,小心翼翼地打开患儿腹腔,发现贲门胃底黏膜多处撕裂渗血,血凝块堵塞胃腔。时间紧迫,医护团队们精准缝扎出血点、切除部分黏膜组织,并送病理检验,手术一直持续到清晨5时,最终成功止血。
术后,小军被转入综合ICU密切监护。邱昌洪也多次查房调整治疗方案。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术后第二天,小军就顺利转到外科三区普通病房,九天后,这个一度濒危的孩子康复出院。
时间一晃,17年后,小军已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多次向父母追问当年抢救的经历,却都未能如愿。但那份对救命恩人的牵挂始终萦绕于心。今年3月,小军通过肇庆市政务平台发出寻人请求,接到通知后,市第一人民医院迅速响应,查明主刀医生正是现任该院普通外科负责人、甲状腺外科主任邱昌洪。
得知小军的心愿,邱昌洪既意外又欣慰:“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他能健康长大,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面对采访,邱昌洪淡然表示:“医患重逢是常事,但每一次都提醒我们,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对生命的敬畏。”
尽管时隔17年之久,邱昌洪已完全不记得当时接诊经历,但当年那份手术同意书的签字,承载着家属对医生毫无保留的信任。而邱昌洪团队以及急诊科、儿科、手术室、综合ICU、普外三区医护人员的果断决策和精湛技术,则是对这份信任最好的回应。“找到出血点、缝合止血,看似步骤简单,但每一步都关乎生死。”邱昌洪感慨道。
对于小军而言,这段记忆也是模糊的。他仅记得“手脚被布条绑着”的片段,但父母多年来的沉默让他对真相充满好奇。直到2025年春节,他在家中翻出泛黄的住院清单,才得知自己曾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历生死劫难。
“如果没有他们高超的医术,我很有可能早早的就离开这个世界,享受不到未来的人生了。”小军在感谢信中写道。而这场跨越17年的重逢,为现代医患关系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如今,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仍保留着小军当年的病历。该院医务党支部书记、医疗总监周路表示:“这份病历不仅是医疗档案,更是一座医患连心桥。它提醒我们,医学的温度,永远在于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目前,该院已主动联系小军本人,邀请他回肇庆看一看。而小军也表示近期计划踏上感恩之旅,想当面感谢赋予他第二次生命的主刀医生。这场等待了17年的重逢,是对医者初心、患者信任的深情礼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