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有市民2小时接到10个来电“轰炸” 公安+运营商出招“降服”骚扰电话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2小时接到10个骚扰电话,真是烦死了!”谈及近段时间的遭遇,市民杨先生既气愤又无奈。

杨先生经营建材生意,由于顾客普遍为新客,平日里没少与陌生电话打交道。然而,连日来,他的手机却频繁被骚扰电话“占线”。

“打过来的电话中,有推销贷款、保险等业务的,有咨询我是否有房子出售的,还有诈骗电话。”杨先生坦言,尽管对这些骚扰电话厌恶至极,但为了不错失业务,每当有陌生电话打进来,他都会接通以确认对方是否客户,因此,他的电话经常被“占线”,让他不堪其扰。

阿华也是遭遇骚扰电话“轰炸”的市民之一。去年,她在网络平台为小孩购买了网课,自此,她经常收到各种网课平台的推销短信和电话。

“这些电话真是没完没了。”阿华说,尽管已经明确拒绝了推销人员,并将他们的电话进行标记、拉入黑名单,但很快她又收到推销人员用其他号码打过来的骚扰电话,令她不胜其烦。

面对诸如此类的骚扰电话,相关部门有何措施?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公安等部门,在不断加强诈骗等电话拦截的同时,加大了对骚扰电话及其背后隐藏的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盗取数据等的打击力度,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致力通过全链条治理,铲除骚扰电话这一“牛皮癣”。

三大运营商也持续加强相关管控。其中,中国联通充分运用先进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对各类通话行为进行全面、精准的分析和研判。一旦发现异常通话模式,系统会迅速发出预警,工作人员将立即介入,及时追踪和处理,确保将骚扰电话扼杀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其扩散。同时,开辟了便捷的举报渠道,对于被举报且核实后的骚扰号码,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中国电信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实时分析通话模式、高频呼叫行为或异常号码,自动识别并拦截疑似骚扰电话,以全力遏制骚扰电话的泛滥。

中国移动则专门推出了高频骚扰电话防护业务,通过云端拦截技术,对网络呼叫行为进行深入剖析,筛选出可疑号码,并结合用户标记、号码黄页、人工回拨等方式,建立起高频骚扰电话号码库。若发现呼入的号码在高频库内,将在网络侧第一时间进行拦截,进一步加强了其对新型骚扰电话的识别和拦截能力。

此外,三大运营商还大力开展多渠道宣传,引导用户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鼓励他们主动设置隐私权限,减少信息泄露风险;严格实施新号入网实名审核制度,确保电话号码与真实身份一一对应,以防范号码被滥用,并为后续可能产生的骚扰行为追溯提供有力依据。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