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廖冰
近年来,在鼎湖区广利街道康耀花园小区里,一场关于从“村民”到“居民”身份认同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康耀花园是回迁房小区,有着纠纷多、投诉多等治理难题。为有效化解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当地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推动党建带动物业服务,联合镇街、公安、民政、社区等部门,实现多元共治,重塑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楼上空调老是滴水,上楼拍门找不到事主,正发愁呢。”去年夏天,住在康耀花园(西区)6栋1单元7楼的业主罗先生苦恼极了。楼上业主卧室的空调水直接外排,导致罗先生家无法开窗通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他来到由鼎湖区广利街道广新社区党组织与康耀花园物业服务团队联合打造的“包公·和万家”调解站寻求帮助。
接到诉求后,在社区支持下,调解站与社区调解员紧密配合,耐心劝说8楼业主换位思考,并提前咨询空调安装师傅,为8楼业主提供专业的整改方案和合理的费用参考。最终,该业主同意出资改造空调外排水管,事情得以顺利解决。
“‘包公·和万家’调解站传承了包公源头治理的理念,发挥党组织‘主线’引领作用。”肇庆市丰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康耀花园物业公司,公司总经理郭阳介绍,在调解站的基础上,该小区还推广施行“党员楼栋长”微治理模式,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过去,坐在村口榕树下闲话家常是村民生活习惯,如今搬迁至回迁房成为小区居民,榕树头下的闲聊逐渐演变为业主座谈会,成为了居民们共同探讨小区问题和发展路径的平台,为优化小区治理建言献策。
业主吴女士刚入住康耀花园时,发现没有足够的地方可晾晒衣物,小区内儿童娱乐设施也相对缺乏,出行交通不便。“我看到有邻居发布了‘榕树头’座谈会通知,于是我和家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加。”吴女士在座谈会上提出了增设晾晒区和儿童乐园设施、优化公共交通等建议。
从那之后,小区的变化肉眼可见。“天台新增了很多晾晒杆,车库增设无障碍通道,活动区域增添了儿童滑梯,孩子们在楼下就能玩耍。”说起“榕树头”座谈会带来的实惠,吴女士笑得心满意足。
记者了解到,自“榕树头”业主座谈会成立以来,已召开7次会议,协商共议小区事务36件,推动意见反馈落实32件。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不仅密切了居民关系和情感交流,还进一步培育了社区内部更深层次的“黏合力”。
不止于此,为了延续居民过去的乡村传统习俗,康耀花园还以资源共享为依托,在小区里搭建了“邻里共融”公共活动场所——“酒堂”。广利街道广新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萧敬华介绍,该酒堂是免费供小区居民举办宴席的专用场地,让居民在小区创造的熟悉空间中感受相互认同的社区精神,从生活需求中逐步增强社区生活归属感。去年,小区公共“酒堂”承办了20余场活动,赢得了居民一致好评。
“我们将继续探索治理模式,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让社区变得更加美好,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萧敬华说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