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装裱技艺 “梳妆打扮”为书画穿上“嫁衣”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在端州区康乐南路闹市中,一家名为荷丰堂画馆的书画装裱店隐于一隅。走进店内,两张硕大的木色案台置于中央,墙的两边整齐摆放着已装裱完成的书画作品,各种各样的装裱工具和纸、绫、浆糊等材料一应俱全。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在端州区康乐南路闹市中,一家名为荷丰堂画馆的书画装裱店隐于一隅。走进店内,两张硕大的木色案台置于中央,墙的两边整齐摆放着已装裱完成的书画作品,各种各样的装裱工具和纸、绫、浆糊等材料一应俱全。

龙大勤在装裱画作。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龙大勤在装裱画作。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摄

店主龙大勤正在忙碌着:他干净利落地拨开画卷,将其反面平铺在案板上,先洒水润湿,再均匀地扫上一层浆糊,接着慢慢贴上一层宣纸,最后覆上挣板晾干,“苏裱”的第一道工序——托底便完成了。

作为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装裱技艺的传承人,龙大勤对于传统手工装裱有着深厚的情结。从业至今二十余年,他见证了肇庆装裱技艺的浮沉,面对机器装裱的冲击,他选择用一份细腻和情怀,坚守传统手工行当。

据史料记载,肇庆装裱技艺源自国画大师黎雄才父亲黎廷俊在城中路骑楼街开设的装裱铺,至今已有过百年的历史。2002年,龙大勤师承黎廷俊的儿子黎雄耀的徒弟冼伟良,学习了装裱技艺,并成为该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如今,以荷丰堂画馆等为代表的装裱技艺,是肇庆地区传统手工装裱最集中的体现。其所用浆糊配方独特,防霉防虫;镜框工艺经过改良,能使作品不受岭南特殊高温高湿的气候影响,古朴大方。在龙大勤看来,装裱师是书画的“美容师”,书画墨宝一经装裱,方能神采焕发、跃然生动。

“托底完成后,还要经历裁切、配棱边、覆背、磨蜡、装框(轴)等工序,这些大工序之下还有很多繁琐的小工序。”谈及装裱的工艺流程,龙大勤熟稔于心——糨糊调制的稠度、刷的力度、纸的平整度等,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装裱的成败。而这些细节中,也蕴藏着龙大勤的传统装裱技艺的独特和细致,赢得了肇庆乃至周边地区书画作者的青睐和慕名。

为防止作品跑墨影响装裱效果和质量,龙大勤也在不断提升改善装裱工序。如尝试将字画作品放入锅内蒸,以达到固墨效果,又或在浆糊中加入明矾,减少虫蛀,更经久耐放。

然而,伴随着各种书画展览的普及,装裱市场迎来庞大的需求增长期。拥有快速、省时、省力、操作简单等优势的机器装裱,满足了这一波批量的装裱需求,机器装裱订单量远超传统装裱。

“以肇庆地区装裱行业来说,机器装裱占了九成,传统手工装裱只占一成。”龙大勤解释,同样的时间,机器装裱20幅作品,手工装裱往往只能完成一幅。在价格层面而言,传统手工装裱要比机器装裱价高一倍。在机器装裱的强势冲击之下,传统手艺人纷纷转行,目前肇庆市区坚持手工装裱的手艺人已屈指可数。

对于传统手工行业未来的发展,他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具有收藏价值的传世作品,可以通过精心的装裱延续生命。”他认为,从字画保存周期、多次揭裱、修复维护等方面而言,手工装裱是对书画最长久、最安全的传承,真正热爱传统书画的人自然会明白手工装裱的价值。

但不得不否认的是,由于目前肇庆传统装裱技艺从业者较少,市场需求较为小众,行业已日渐式微。如何将这门手艺传承和推广,成为龙大勤时常思考的难题,

“学装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讲究慢工出细活。长期的伏案工作,辛苦繁琐而单调沉闷,需要有浓厚兴趣。”龙大勤介绍,目前他有三名徒弟,其中一人已学成出师,自立门户。儿子龙增成也在2019年开始跟随学习装裱,继承衣钵。“下一阶段,我计划推动装裱技艺进校园,将这项非遗的‘种子’撒向更多地方。”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