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封开江口:风貌提升 美丽新生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云雾轻绕,晨光初露,西江与贺江交汇之处有个老城区,却在重焕新活力,宛如一艘蓄势待发的航船。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黄瑛居 黎家恩

云雾轻绕,晨光初露,西江与贺江交汇之处有个老城区,却在重焕新活力,宛如一艘蓄势待发的航船。

穿过云层看如诗如画的江口街道。 西江日报通讯员 张彬池 摄

穿过云层看如诗如画的江口街道。 通讯员 张彬池 摄

近年来,封开县江口街道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立足城乡更新、群众所需,以城乡风貌提升和绿美生态建设为重要抓手,让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绽放出勃勃生机。

老楼新装

波光粼粼浪拍岸,粉刷一新的建筑与天际的霞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近年来,江口街道加快实施江口咀城市更新方案,对江口老城区进行天际线塑造,对原本老旧、凌乱的建筑外立面进行组团更新修复。目前已更新改造546栋旧建筑,砖瓦、墙面、门楣、空调外机都披上了新装,让老城区居民感受到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咔嚓”一声,市民黄女士的笑颜与迷人的街景记录了下来。黄女士是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她每年春节都会回江口街道和亲人一起过年。不知不觉间,她发现江口街道越来越干净,风貌越来越美,仿若童年时的青砖瓦房美景。她笑着说:“现在政府帮忙将房子外墙粉刷一新,我也越来越爱回家转转了。”

留住乡愁

在房屋风貌改造提升的过程中,江口街道决定引入专业设计团队,系统梳理封开地域建筑文化符号,编制《贺江碧道画廊全域建筑风貌建设方案》,统筹协调贺江沿岸村庄风貌,实现“一村一策”精准改造。

建光村匠心独运,巧妙提取平屋脊、尖山式博风、宝瓶栏杆等本土建筑元素,并以米黄色为主墙面,搭配浅棕红色腰线,精心构建了一套“暖色为底、棕红点睛”的视觉体系。

江口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指着墙上新修的窗花说:“每一块砖瓦都有故事,我们不能让历史褪色。”

“见缝插绿”

近几年,江口街道以“见缝插绿”的巧思,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新增4个“口袋公园”,成为市民休憩、健身的好去处。

“以前这里是围蔽起来的废弃地,浪费地方。现在弄了绿化口袋公园,变成我散步的好去处。”在封川村口袋公园,看着孙女欢快玩耍,村民陈阿姨笑容满面。

江口街道正以城乡风貌提升为笔,以绿美生态建设为墨,绘就一幅幅生态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让这座“岭南古都,山水名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激发更多“新生”。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