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种植面积超500亩,累计产值8000余万元 蓝莓“试水”肇庆首战告捷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广东也引种蓝莓,其中广州花都区种植6700亩为最。这几年,我市紧随其后,瞄准蓝莓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一批企业“吃螃蟹”初获成功。据肇庆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目前,我市蓝莓种植面积超500亩,累计产值8000余万元,逐渐成为肇庆农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蓝莓又称蓝浆果或越橘,酸甜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浆果之王。起源于北美洲,后引入我国,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地区广泛种植。近年广东也引种蓝莓,其中广州花都区种植6700亩为最。这几年,我市紧随其后,瞄准蓝莓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一批企业“吃螃蟹”初获成功。据肇庆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目前,我市蓝莓种植面积超500亩,累计产值8000余万元,逐渐成为肇庆农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德庆县永丰镇的蓝莓基地里农民正在采摘。

德庆县永丰镇的蓝莓基地里农民正在采摘。

蓝莓种植有门道

春日暖阳,德庆县永丰镇的蓝莓基地里,蓝莓植株整齐排列,郁郁葱葱,大棚里散发着浓郁的果香。一串串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农民正小心翼翼采摘枝头的果实,及时运回加工车间,分拣出大、中、小三个规格的果实,并打好包装,放入冷库预冷,保持果实的新鲜度,接着通过冷链物流,运送到广东各大批发市场。

“目前批发价每斤50—60元,市场零售价达100多元,我们的蓝莓果实大,果香浓郁,清甜爽脆,市场供不应求。”负责人蓝方添告诉记者,基地种植蓝莓160多亩,预计年产量30万斤,年产值超1500万元。

记者发现,这里的蓝莓种在盆中,大棚里蜜蜂飞舞。蓝方添道出种植奥秘:“蓝莓比较娇贵,盆栽可精细化管理水肥,减少病虫害。同时,为了提高座果率,他专门租借了90箱蜜蜂,用于自然授粉,增加果实的蜜香味。”蓝方添发现,蜜蜂采蜜过的花更容易掉落,利于清理残花,可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记者了解到,我市蓝莓种植集中在四会以及德庆等地,主要种植高丛蓝莓,如“蓝金”、“维多利亚”等品种,这些品种因果实大、口感佳、产量高而受到种植户的青睐。

联农带农效益佳

“我们每年发放的工人工资300万元。”蓝方添告诉记者,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是蓝莓的采摘期,基地优先吸纳当村民务工,从事蓝莓种植、采摘、管理等工作。目前,基地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个,增加就业15000余人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同时,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约10万元,有效实现联农带农富农。

在四会市威整镇的肇庆市蓝威蓝莓基地,去年种植了160多亩。第一批蓝莓于去年12月初上市,亩均产量达1200-1600斤,基地整体产量约20万斤。

“目前已经采摘了1万多斤蓝莓,总产量预计20万斤左右,每亩大概收益10万元。现在我们的蓝莓刚刚上市,市场行情还是比较好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当地村民也从中收获颇丰,他们不仅能学到种植技术,还能获得土地租金与劳动报酬。

在怀集县大岗镇200多亩蓝莓基地里,同样也迎来丰收。谭珠村、集义村两个基地每天有200多农民负责采摘,蓝莓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收益,激发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还增加了当地村民的租金收入,促进就业增收。

“扎根”肇庆有前景

“肇庆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都很适合种植蓝莓,我们还会继续扩大蓝莓的种植规模。”蓝方添告诉记者,蓝莓种植门槛高,市场需求大,他对在肇庆发展蓝莓产业信心很足。

肇庆市农业农村局种植管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肇庆发展蓝莓产业有着诸多优势。这里四季分明且光照充足,为蓝莓的光合作用提供了良好条件,促进糖分的积累,让果实更甜。土壤方面,肇庆部分区域土壤pH值在4.5-5.5之间,符合蓝莓偏好酸性土壤的生长需求,使得蓝莓果实饱满、口感清甜、营养丰富。

他接着告诉记者,肇庆毗邻珠三角核心城市群,消费市场潜力大,且物流网络发达,可快速覆盖高端消费人群。蓝莓作为高价值水果,对冷链运输要求较高,肇庆的区位优势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并保障产品新鲜度。这些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目前我市的蓝莓产业规模还不算大,主要以销售鲜果为主。蓝莓还可以拓展果汁、果酱、酒类等加工品,附加值会显著提高,带来产业新的增长点。”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时,肇庆越冬期的瞬时低温,会使蓝莓严重的座果不良,从而导致产量与品质下降。因此,为发展壮大蓝莓产业,我市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此外,我市还需要加大蓝莓品牌建设与宣传扶持力度,对蓝莓经济价值、发展前景、社会效益、栽培技术等方面加以推广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蓝莓及其产业发展的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并充分发挥示范栽培基地的引领作用,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充分发挥窗口、平台作用,提高我市蓝莓品牌的知名度。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