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菜篮子”鼓起“钱袋子”——封开县南丰镇把撂荒地整治成绿色产业基地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来,封开县南丰镇立足万亩良田的“粮食主产区”资源优势,按照“围绕优势引龙头,壮大龙头带产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在整治撂荒地过程中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封开南丰)“菜篮子”生产基地。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莫敏基 吕桃

近年来,封开县南丰镇立足万亩良田的“粮食主产区”资源优势,按照“围绕优势引龙头,壮大龙头带产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在整治撂荒地过程中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封开南丰)“菜篮子”生产基地。目前已在南丰社区、开明村、万寿村、金楼村种植优质蔬菜面积超1000亩,为周边农户创造劳动岗位超200个,带动村民人均年增加劳务收入2.4万元以上,每年固定为村集体增加管理和服务费收入约10万元,联农带农效果明显。

村民在采摘羽衣甘蓝。

村民在采摘羽衣甘蓝。

元宵节前夕,记者来到封开县南丰镇开明村,正赶上工人把大批羽衣甘蓝打包装车。在旁边的生产基地里,一颗颗郁郁葱葱、色彩艳丽的羽衣甘蓝好似一束束花儿,整齐排列、长势喜人,工人穿梭其间,娴熟地把成熟的羽衣甘蓝采摘下来,分批运走。

“由于羽衣甘蓝食用价值和颜值都比较高,深受珠三角消费者喜欢。在春节期间,羽衣甘蓝订单激增,基地从年前起一直忙于发货。”基地工作人员黎玉芳告诉记者,羽衣甘蓝每天发货量都在5吨左右。

受益于该基地激增的订单量,周边村民也实现了就业增收。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该基地因采摘、包装和发运流程而聘用的村民3000人次。在基地工作多年的林阿姨表示,近期订单量太多,她忙得连陪家人的时间都少了,但她很开心,也很精神,“因为过年时光是加班费就拿了3000多元”。

记者走访得知,这一幕在南丰社区、万寿村和金楼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同样存在。在前几年,这几个村还在为整治撂荒地而头疼不已。

转变发生在2024年,南丰镇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结合撂荒地整治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封开南丰)“菜篮子”生产基地,成功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在南丰社区和开明村等流转撂荒地1000多亩,建成多个“菜篮子”基地,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带动村民致富。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封开南丰)“菜篮子”生产基地由广东肇庆丰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种植、家禽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技术研发等于一体的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由丰悦农业所运营基地生产的香糯茄子、羽衣甘蓝、棱角丝瓜、苹果苦瓜、苹果丝瓜等30多种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截至目前,该公司年生产绿色生态蔬菜达6850吨,销售收入5125万元,年利税253万元。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