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宁大棍 招式气势猛 “打”出精气神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日,在广宁县城的程树发武术工作室,广宁大棍传承人程树发为徒弟们展示着一套新棍法。只见齐眉棍立棍于地,棍高以眉为度,舞动大棍时大蹦大跳,招式灵活多变,棍声呼啸间,劲道十足,气势勇猛。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粤华

劈、挑、拦、刺、扫,毒蛇拦路、卸马提旗、抡手收枪……近日,在广宁县城的程树发武术工作室,广宁大棍传承人程树发为徒弟们展示着一套新棍法。只见齐眉棍立棍于地,棍高以眉为度,舞动大棍时大蹦大跳,招式灵活多变,棍声呼啸间,劲道十足,气势勇猛。

程树发(前中)和徒弟们展示广宁大棍。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程树发(前中)和徒弟们展示广宁大棍。记者 潘粤华 摄

广宁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民间习武风气盛行。程树发受祖辈影响,自小习武,所学的广宁大棍就是武术中的一种。“大棍棍法创自‘广东十虎’之一的洪熙官。他传给嫡传弟子陈贤四,并由陈贤四传至陈文族三兄弟,再由这三兄弟亲传给我的祖父程水带。”67岁的程树发告诉记者,祖父后来将棍法传给3个儿子,“父亲又将这套棍法传给我,现在我也将它传给我的儿子。程氏家族中至今已有四代人传承棍法,广宁大棍已流传了150多年”。

说到广宁大棍的特点,程树发如数家珍。“广宁大棍所用的棍子长3.2米至4.8米不等,舞动时需要很大的腿劲、腰劲和臂力。实战中远可攻、近可防,以其长、大、重先制于人。”他说,要练好广宁大棍,首先要扎好马步、练好眼法,手随眼动,力从脚起,到腿、胯、腰、手,一路传至棍端,一招一式,尽显威力。

俗话说“棍打一大片,密集如雨”。广宁大棍有梢把兼用的技法特点,身棍合一,力透棍梢,勇猛快速。同时,棍术中也有兼枪带棒的使用方法。这种枪棒兼用的棍术“枪似游龙,棍若雨”。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棍法要领后,实战时可做到“密而不疏”,变化无穷。

练习广宁棍法,目的在于强身健体。而为了传承和发扬广宁大棍,程树发和家族子弟经常参加民间巡演活动、比武大赛,还到广州、中山等地表演交流。“以前,广宁棍法不外传。现在为了传承,我对外招收了欧阳淦彝、欧阳论健、程世波、陈金发4名徒弟。”程树发说,他还设立工作室,受聘县体训中心当传统武术教练,免费教群众学习包括广宁大棍在内的武术。

3年前,广宁人欧阳淦彝拜师程树发学习广宁棍法,每星期有3天到工作室学习。他告诉记者:“学习广宁大棍后,身体变好了,精气神很足。而且能够传承发扬广宁非遗,我觉得很好、很值得。”

广宁县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梁永瑞介绍,广宁县在保护、传承和推广包括广宁大棍在内的武术类非遗项目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举措,加大对武术赛事、武术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如通过举办“村武”总决赛、全国武术之乡精英赛等各类赛事,以赛事促传承,激发群众对武术文化的兴趣,提高参与度。同时,积极推动“武术进校园”,在全县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程,让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广宁县还注重武术与旅游、非遗等融合发展,通过“武术+旅游”“武术+非遗”,打造独具广宁特色的文旅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武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