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四会市城中街道下㘵村推动移风易俗 有喜事种“喜树” 村民共育“喜事林”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在四会市城中街道下㘵村,有一片喜事林。家有喜事的村民,可在该地种上一棵树,表达祝福、留下纪念,为村中增添绿意。伴随着“家有喜事,就种喜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喜事林上的“喜树”越种越多,成为村民幸福生活和村里移风易俗成果的见证。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吴心怡

在四会市城中街道下㘵村,有一片喜事林。家有喜事的村民,可在该地种上一棵树,表达祝福、留下纪念,为村中增添绿意。伴随着“家有喜事,就种喜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喜事林上的“喜树”越种越多,成为村民幸福生活和村里移风易俗成果的见证。

村民为新种的“喜树”挂上牌子。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摄

村民为新种的“喜树”挂上牌子。 记者 戴福钿 摄

“我希望在大学里,实现一个小梦想”“祝我的母亲身体健康”“愿在未来的生活里,收获满满”……走进下㘵村喜事林小公园,在喜事林里,一棵棵树木绿意盎然、昂然挺立。树上挂有一个小牌子,明确记录了其种植者、种植时间,以及大家的寄语和心愿。

记者了解到,这片喜事林于2024年10月建成启用,目前面积约2000平方米。与常见的树林不同,该喜事林规划有多个主题区,包括百年好合·结婚、业盛繁荣·开业、学涯启梦·升学、诞星守护·生日、月满希望·满月等,以供有嫁娶、添丁、升学、祝寿、乔迁等喜事的村民种树贺喜,进而推动喜事新办、简办。

彭连珍是下㘵村人,也是喜事林的首批种树者之一。去年10月,她在经村委会同意的前提下,与家人一起在喜事林种下了一棵木棉树,用于祝贺儿子入伍。

“拿到儿子的入伍通知书后,我们一直有意庆祝,给他一个仪式感。恰好当时村里建了喜事林,并广泛动员村民前往种植,于是我们选择种树贺喜。”彭连珍说,当时种树贺喜在该村未被普遍接受,为践行村里移风易俗的倡议,摒弃陈规陋习,经过多番考量,他们一家最终决定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以更有意义的方式给儿子祝福,为村里增添绿意,助力绿美乡村和文明乡风建设。

今年29岁的郑涛,也是其中一名种树者。前段时间,郑涛的爷爷迎来寿辰。“以往,家有喜事,大家都选择摆宴席、放鞭炮,既浪费又不环保。”作为年轻一代,郑涛更倾向从简办席、环保庆祝。

“种棵‘喜树’就很不错!不仅能让祝福‘生根发芽’,还有纪念意义。”说干就干!很快,郑涛向家人提出了该建议,毫无疑问,遭到了反对。为此,他展开了长达半个月的劝说,终于成功把众人说服。

郑涛的爷爷生日当天,他们一家人齐齐出动,带上树、提着桶、拿着铲子和锄头,一起在喜事林种下了家里的第一棵“喜树”。“树种好后,爷爷很开心,久久抚摸着它,不舍离开。”在郑涛看来,种树不仅能表达祝福,还能保护环境,一举两得。

然而,时间回溯至2024年初,喜事林所在位置还是蚊虫滋生、垃圾堆积、村民避之不及的废弃鱼塘。“下㘵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以山地、鱼塘居多。”下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遥翔介绍,因村里部分鱼塘长期荒废,周边环境可谓“脏乱差”。

为改善人居环境,当年,在城中街道的统筹推动下,下㘵村全面掀起村庄绿化美化行动,如填埋了荒废鱼塘,对乱堆乱放等区域进行整治,统一美化房屋外立面,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等等。

“鱼塘及周边环境整治后,村中有不少闲置地。”四会市城中街道“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主任蓝碧茵回忆称,为更好美化村庄,该街道携手下㘵村委会,在村道两边、房屋旁等位置,见缝插绿、增绿补绿,带动村民群众在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美化环境。同时,结合村民意见,将填埋后的鱼塘及其周边近2000平方米的闲置地,打造成喜事林小公园,并开辟了不同主题的喜事林,致力带动村民养成“家有喜事种棵树”的习惯,推动喜事新办、移风易俗。

吴遥翔介绍,为更好对喜事林进行管护,该村组建了一支联络员队伍,并设有规范的种植制度。据统计,2024年10月至今,下㘵村喜事林已种植“喜树”近40棵。

“看着曾经让大家避之不及的荒地,变成了现在环境优美的小树林,我由衷高兴!”住在喜事林旁的村民吴乃宽笑着说,待家有喜事,也会到喜事林种棵“喜树”,助力村里形成“家有喜事种棵树”传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