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陆志锋
全市今年以来共发放就业创业补贴2606.19万元,惠及11783人次;去年全市新增中小学公办学位3.52万个,学前教育公办学位2325个……一笔笔真金白银让“民生大单”变成实实在在的“民生大餐”,让肇庆百姓的生活更具幸福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肇庆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图为2023年9月,肇庆正大国健康复医院正式开业为市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服务。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小明 摄
当前,肇庆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发展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社会事业,推动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业有所从,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我在公园散步时,只是想着去‘夜招聘’的摊位随意看看,可没想到真在那里找到了一份感觉还不错的工作,工资3500元有五险一金,工作时间有弹性,而且离家也不远。”近日,家住端州区的求职者陈明表示,他通过“肇就业·夜招聘”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肇就业·夜招聘”是肇庆市人社部门推动重点群体就业的帮扶措施之一。该措施结合夜间经济重点项目紫荆西堤文创街区,充分利用企业与群众闲暇时间,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夜生活消费场景和人才交流场景相融合,打造了集招聘夜市、政策夜市、服务夜市为一体的“人才夜市”。同时,肇庆还以“肇就业·校招聘”“肇就业·夜招聘”“肇就业·青春行”“肇就业·邮同行”等系列行动为抓手,积极拓宽市场化就业主渠道,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肇庆坚持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以落实政策稳定就业、强化援助兜底就业、优化培训促进就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为求职者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举办“肇就业”系列校园招聘48场、就业指导培训班18场,组织“人社局长千企行”开拓就业岗位1687个,开发见习岗位1708个。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全市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接下来,我市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协作联动,整合资源力量,持续做好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继续优化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今年内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250个,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开展“1131”就业帮扶,扎实做好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工作,大力推广“妈妈岗”就业模式。同时,完善精准适配的就业公共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建设行动。
学有所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生大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7月26日,广东省内唯一以“医学院”命名的高校——肇庆医学院正式挂牌,标志着高—鼎—端科教走廊规划建设又取得一项重大成果。该学院将聚焦教育教学理念、大学治理体系和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内涵建设、大学文化建设等办学治校的核心领域下功夫,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学院。
近年来,肇庆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加力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速发展。一方面,肇庆以推进建设高—鼎—端科教走廊规划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高校扩容提质。目前,肇庆学院新校区一期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改大申博”迈出坚实步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达标提质工作扎实推进。另一方面,以推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为抓手,推动中职教育内涵发展。市工贸学校、市农业学校、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建设稳步推进,5个第二批省级中职“双精准”示范专业项目顺利通过省验收。大力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中职主干专业(群)与本地主导产业的匹配度提高至85%以上。
与此同时,肇庆还在基础教育上下功夫。7月26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实验学校动工建设,该校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新增中小学学位约2220个。近年来,肇庆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打出“组合拳”全力破解县域基础教育的短板弱项。去年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23所、公办幼儿园9所,新增中小学公办学位3.52万个,学前教育公办学位2325个;进一步深化集团化办学,全市共新组建21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新增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5个,累计12个,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我市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水平,唱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奋斗之歌。
病有所医,打造县域医共体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不断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也是民生所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近日,第二届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在四川成都举办,怀集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案例“构建数字健康发展新格局: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入围。
怀集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案例是肇庆积极推动“一县一策”打造县域医共体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肇庆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设符合当地特点、运行高效的县域医共体模式,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分级诊疗格局。在2023年,我市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带动县、镇服务能力提升,德庆县、怀集县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德庆县被确定为全省第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我市在2022年度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中名列第一,怀集县、德庆县、广宁县均闯入全省前10名。
接下来,肇庆将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德庆县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和德庆县、怀集县省级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取得新进展。同时深化“三医”联动和协同发展,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债务化解,巩固发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成果。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继续实施引进基层医疗卫生特殊紧缺人才“千人强基计划”“医师下乡”项目、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全力以赴推动健康肇庆建设工作取得新进步、迈上新台阶。
一条条饱含温度的创新举措,积极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生动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站在新起点上,肇庆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用民生温度绘就城市幸福底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