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实习生 伍焯韵
7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四会和肇庆高新区交界处的肇庆市国有大南山林场马头营工区,眼前两万多株樟树、火力楠、木荷、灰木莲、红锥、闽楠幼苗正在艳阳下茁壮成长。与一般林块相比,这里的林距更宽一些。这片占地200亩的树林是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樟树、火力楠等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技术推广”的“中试车间”。去年,推广示范项目落地肇庆,到了今年4月,全部树苗悉数安家。
大径材为何重要?广东省林业局在关于开展大径材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大径材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开展大径材基地建设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手段”。换句话说,建设大径材基地,能够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林分结构。多培育大径材,推动多目标经营,可以有效增加优质大径级木材储备和林业生态产品供给,为建设现代林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径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能够形成森林的价值沉淀。但是,要种好大径材树种却不容易。“树和树之间会相互竞争,也可能相互补充,例如红锥和杉木的混交林里,杉木就可能会被红锥比下去。”7月12日,在项目的专场培训会上,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何波祥解释道。
这就更凸显科学、精准造林的必要性。入库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樟树等5种乡土阔叶树种培育技术”和“南方次生林经营关键技术研究”是该项目的理论支撑。先进的林业科技研究基础让项目有了充足底气。项目围绕大径材的树种选择、造林培育、改造培育、提质培育等不同的目标,设计了精确的林地清理、栽植、造林密度、培育方式、保留密度、施肥等关键措施,指导大径材的种植和管护。
市国有林场管理中心副主任邵国辉介绍,该项目设计了三种混交模式,分别以樟树、火力楠、木荷为建群树种,以灰木莲、红锥、闽楠为伴生树种,建群树种和其余5个树种按4:2:1:1:1:1的比例随机混交。“不同的混交模式产生的生态效益和造林成效大不相同,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设计不同混交模式,三年后就可以见分晓。”
今年开春,项目组和施工公司抢抓春季造林的大好时机,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在大南山林场完成了所有苗木的种植。目前项目进入抚育阶段。“我们赶在今年4月的连续极端降雨前完成了种植。验收的时候按照技术标准验收检查,逐一测量造林密度、穴状整地的精度等。”项目施工方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肇庆市东林储备林投资有限公司设计规划负责人非常关注这个推广项目。该公司目前正在肇庆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据了解,国储林项目中,以大径材为培育目的的树种面积应占40%,大径材是国家储备林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目前收储的林分主要是杉木、红锥、沉香、降香黄檀等树种,而且绝大多数是纯林,可能300亩连片都是同一个树种。在树种选择、培育技术、混交模式等关键技术上,和这个推广示范项目有比较大的差异。”该负责人表示,期待在该推广示范项目验收后“抄作业”,进一步提升国储林的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
“这个项目的到来和开展,恰逢绿美肇庆生态建设的大好时机。”市属国有林场有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三年项目期结束后,可以总结一套大径材培育技术,并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宣传,服务于林业企业、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林农。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大径材培育技术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在肇庆推广应用做出全面示范,助力绿美肇庆生态建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