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超额完成本年度造林任务 肇庆“绿美版图”扩容提质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谢江涛

近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截至5月底,肇庆已全面完成造林任务。完成林分优化13.22万亩,任务完成率102%,累计种植红锥、荷木、火力楠等阔叶树种660多万株。

林分优化提升、森林抚育提升“两个200万亩”,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最重要的年度量化目标。相比去年,今年肇庆林分优化目标完成时间大幅提前,自然环境明显优化。“绿美版图”扩容提质的背后,是肇庆多措并举,久久为功。

量质同升:种得多还种得好

6月初,记者随北岭山林场工作人员一起,察看国道G321旁山上的树木长势。

记者看到,原本山头上的马尾松已被悉数砍伐,枝干被运走用于制材,树枝则留在原地等待腐化作为肥料。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科学谋划的荷木、枫香、米老排、灰木莲等阔叶林树种。如今山上三步一棵的幼苗,正迎风成长,寄托着林分优化林相改善的希望。

“五六年后,这些树苗的直径能达到七八厘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半世纪前,广东营造绿地以固水固土、消灭荒山为主要目标,“快”是对植树造林的首要要求,速生的松树、相思树成为首选。但到现在,这批森林存在植被老化问题,饱受病虫害之苦;同时,随着采伐需求不断减弱,针叶林固碳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迫在眉睫。

“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我们还不断优化调整树种结构,持续优化林分改善林相,推动肇庆‘绿色版图’扩容提质。”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肇庆市属国有林场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今年广东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方案和技术指南要求,该中心选择红锥、火力楠、木荷、灰木莲、米老排等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为目标树种,枫香、山杜英等特色树种为配置树种,优化提升了3000亩公益林。通过选用良种壮苗,抢抓造林时间,网格化营造林质量管理等措施确保造林成效,目前苗木成活率在95%以上,幼苗长势良好。

区域治理:因地制宜事半功倍

林分优化林相改善的项目选址也别有深意,最终指向的,是以自然山脉、水系为治理单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区域系统治理的未来。

据介绍,肇庆优先考虑西江、北江、贺江、广佛肇高速、广昆高速等9条重要绿色通道以及县城周边等区域,争取在短期内见到成效。目前已落实连片1000亩以上森林景观斑块8处,其中完成绿色通道林分优化1.3万亩(98公里)。更可喜的是,国道G321线水基顶至原小湘收费站段、省道S263线东乡至江积段正在申报创建广东省绿美公路。

除了低质低效及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松树林,针对各地布局不合理的桉树林、低产毛竹林及低产油茶林,肇庆坚持宜改则改、宜抚则抚、宜封则封,进行优化提升,通过复绿补缺、调绿提质、植绿增量、修绿添彩,提升森林品质、林相结构和绿化美化功能。各地除了选择种植红锥、火力楠等生态效益好的树种之外,还因地制宜,搭配种植油茶、油栗等经济树种,力争实现“绿富同兴”。

“我们还尽量选择在集中连片的林分中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工程,提升区域内的整体林分质量,凸显成效示范带动。”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以怀集县为例,截至目前,今年该县通过实施人工造林、低质低效松林优化提升,打造21块300亩以上集中连片大面积森林斑块,统筹实施林分优化提升10287亩。

种前科学规划,种后还需督促落实。记者了解到,春季造林以来,市林业局建立时间倒逼机制,落实造林督促指导分区包片责任制,推动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支撑团队及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每周下沉造林现场,督促造林进度、把控造林质量。目前,全市累计现场抽查造林地块6万余亩,涉及图斑500多个,覆盖村庄150多条,累计完成造林13.22万亩,占年度任务的102%。

夯实家底:绿美肇庆在路上

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绿美肇庆生态建设的关键之年,“绿色进度条”拉满离不开肇庆的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今年首个工作日,市第一林长、林长共同签发了第一号林长令,督促各地做好冬春季节造林绿化工作,提前谋划落实造林地块、苗木,做好作业设计、造林备耕等前期工作,抢抓春季黄金时机,加快造林进度。在“林长+绿委+专班”工作机制和“1+2+N”政策措施体系的基础上,在“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的激励感召下,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如火如荼。

据悉,肇庆将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00万亩,初步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不断夯实肇庆绿色家底,用心绘就“林优山美满城绿、重峦叠嶂入画来”的绿美画卷,切实筑牢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牢固的西部生态屏障,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作出肇庆新担当新贡献。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