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绿化管护“不停歇” 绿美提质“不打烊”——德庆县多措并举持续深入巩固乡村绿化成果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绿摆杨枝嫩,燕归柳叶新。在德庆广袤的乡村里,满眼青绿,年初种下的苗株或初露青芽,或竞相绽放,绘就一幅初夏新农村风景画卷。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梁安琪 周键莹

绿摆杨枝嫩,燕归柳叶新。在德庆广袤的乡村里,满眼青绿,年初种下的苗株或初露青芽,或竞相绽放,绘就一幅初夏新农村风景画卷。

今年以来,德庆县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全力推进绿美德庆生态建设工作,在大力开展县镇村绿化活动的同时,聚力推动从“植绿增绿”到长效管护的有序衔接,突出科学管护、全民管护、长效管护,以“三维发力”持续深入巩固乡村绿化成果,推动德庆乡村优美环境“常保鲜”,绿美工作提质升级“永在线”。

德庆党员志愿者派发宣传单张发动群众参加绿化行动。西江日报通讯员 肇德宣 摄

德庆党员志愿者派发宣传单张发动群众参加绿化行动。通讯员 肇德宣 摄

党建引航聚力,在动员上下功夫

走进播植镇新合村,看到处处生机盎然,村口绿化地与村中巷道的绿化景观错落有致,令人心旷神怡——这是德庆党群齐心管护绿化的成果。

党员带头当表率、做榜样,是乡村绿化中的“指南针”。德庆县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生态+网格”新模式,推动基层党支部落实“分片到党员”责任制,结合“组织设榜,党员揭榜”,由党员认领片区,负责苗木日常管护。同时,充分发挥“三级党建网格化”作用,建立“绿美网格员”工作机制,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骨干党员各司其职、率先垂范,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愿意管、接着干、勤于护,扎实做好常态化管护,切实让“两个作用”在绿化中厚植红色底蕴,在管护中彰显先锋本色。新合村党支部书记梁德良介绍,该村按村组实际划分4个板块进行日常的绿化管护,每块区域都落实专职管护党员。同时,该村还将绿化管护纳入党组织“为民办实事’清单,村委会还定期检查评比,确保树木花草常绿常青。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共有4200多名农村党员参与“五带头”活动,1200余名网格员、护林员进网入格,175支“邻里先锋”工作队和各级党员志愿者队伍到乡村植树添绿,累计为新种苗木浇水施肥3000余次,新增建设“美丽庭院”200多个。

建章立制用力,在管护中见真章

“没想到我平时养花种草的爱好还能兑换奖品,这种活动希望以后多举办些!”郡市村村民何女士提着用自己日常管护花草获得的积分兑换来的礼品,喜笑颜开。

“种花种草有礼品,积极管护有表彰”,德庆县以“小积分”激励群众主动自发维护绿景,有力推动绿化“大管护”。据悉,自开展乡村绿化工作以来,德庆县推动158个村将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纳入村规民约,创新实施“绿美积分制”,将绿美管护工作纳入乡村治理积分管理范畴,并细化积分认定、兑换等事项,鼓励群众打造亮点、维护绿景,形成了一套覆盖全县的居民自治管护体系,推动村规民约“小杠杆”撬动绿化新风“大合力”。

此外,为实现“造管并举、一栽就管、一管到底、多方监督”的管护目标,德庆县还专门完善县委组织部领导包片督导乡村绿化机制,县委组织部领导班子牵头成立6个成立包片督导小组,融合县林业局、农业农村局业务骨干和“百千万工程”督导组成员,对13个镇街进行包片督导,通过实地查、督促改、回头看形成闭环督导,用好督导“利剑”,有效保护绿化成果,不断推动德庆绿化从绿色量变升华到绿美质变。

科学管护增力,在宣培上创新招

走进德庆乡村田间地头,不时能看见德庆县技术指导人员为村民讲授树木管护的知识,这是德庆持续深入巩固乡村绿化成果的又一创新举措。

为做好绿化养护这项持久投入、长效维护的工作,德庆县精选39名农林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县镇村绿化工作技术支撑团队,将培训下沉基层、将技术用以实践,为挂点镇(街)绿化提供全面技术指导。为了避免出现“一种了之”“种下就行”的现象发生,德庆县还组织工作人员实地摸查植树点670多个,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将种植区域密度太大的部分苗木妥善移植到补苗处,确保苗株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此举不仅有效助力树苗茁壮成长,更有力消除群众对种植的认知误区。

另一方面,德庆县坚持“线上宣传+线下宣讲”相结合,通过开展“红色移动讲堂”、组织专业人员上门宣讲和派发绿化导图、强化媒体宣传等方式,把“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政策理论和工作动态送到寻常百姓家,切实激发群众对绿化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广泛发动群众成为乡村建设的“绿色推手”。今年以来,德庆县累计开办“红色移动讲堂”50多场次,依托德庆发布、德庆组工等公众号发布绿化动态、典型镇村宣传视频30多个。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