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永龙 通讯员 黄瑛居
近日,在封开县都平镇长者饭堂,老人有序排队,吃上香喷喷的饭菜;在一旁的象棋室,不少老人捉对厮杀,在棋盘上一分高下。在这里,老人不仅能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更有丰富的娱乐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
这是都平镇积极开拓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实施“一二三”工作法,用心倾听、用情关怀、用力解决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取得良好成效。
拧紧基层治理“先锋链”
记者了解到,“一二三”工作法即“一封信”沟通机制、“两个公示”透明制度以及“三项服务”实施细则。
该镇积极探索党员带头新模式、新方法、新机制,通过发布《致都平镇外出党员、乡贤的一封信》,引导外出党员乡贤献计献力,诚邀乡贤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同时,该镇以“两个公示”推动在家党员乡贤亮身份作表率。在党员家庭“挂牌亮户”活动的基础上,该镇在圩镇及各村(社区)的公示栏中,明确列出党员及乡贤名单,营造“我是党员,我自豪”“我是党员,我承诺”“我是党员,看我的”积极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引领下,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发展集体经济、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都平镇还健全群众安全满意度标准党员干部评价体系,把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重要评分指标,推动党员干部每月深入村居小组一线,走访不少于3户群众,帮助解决1件以上“微小事”,不断密切党群关系。
激活基层治理“服务链”
记者了解到,都平镇以“党建+”高效能串联起行政村、自然村、村小组、网格等多个主体,精心筑牢农村基层治理“红色基石”,进一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该镇推动构建“党委政府—村(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精准联户—志愿者”五级组织体系,配齐网格员、党员志愿者、青年学生等“网格力量”,建立“三公开一评议”工作机制,累计解决200多个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微小事”。
在各村(社区),在完善村规民约管理的基础上,该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发挥村中长老、乡贤、老党员、人大代表等多元主体作用,推出了“村民背对背矛盾评议团”“五贤治村”“大榕树下议事”“一组十连”等契合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实际的措施。
与此同时,该镇以“三项服务”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同心圆连心桥,打造了一支群众身边的工作队,通过“敲敲门、帮帮忙、说说法”等精细化服务,消除与群众之间的隔阂。
其中,“敲敲门”行动注重日常的全面覆盖,尤其是对辖区内六类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进行持续跟踪与管理。“帮帮忙”着重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待。“说说法”侧重于针对重点工作进行政策法律宣传,以及化解邻里间的矛盾纠纷,不断推动政法力量进网入格,深化诉源治理、警调对接、人民调解、群众接访、心理服务,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该镇依托“三个服务”已成功办理了1800余件(次)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事务。
抓实基层治理“强基链”
都平镇强化“一二三”工作法,纵深开展镇村组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对收集的民意民情进行集中研判,重点分析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
该镇充分利用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乡贤骨干、党建联络员等先锋力量,共同加入基层治理队伍,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在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网络的积极推动下,2022年,都平镇成功引导外出党员乡贤带头返乡,流转或整治了50余亩的撂荒地,并捐资20余万元用于修建村道和改善人居环境;同时成功盘活了村集体的闲散资源,推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使得全镇8个村(社区)在2022年、2023年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了10万元以上。
该镇还注重提升乡贤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在亲缘、地缘、人缘上的天然优势,使他们在智囊、榜样、调解、资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去年,在推动14.528公里、涉及4条行政村的Y813、Y791乡道单改双工作中,党员乡贤积极配合,带头让出土地42亩,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施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