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粤华
品种等级、生长状况、管护状态……登录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点击高要区所在图标栏,该区465株古树名木的信息一目了然。一树一档,精准管理,对古树名木进行动态监管,为切实保护好古树名木资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这是我市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的一个生动写照。
高要区南岸街道上清湾村里的一棵古榕树,扫一扫其挂着的牌子,可显示它已有200年树龄。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粤华 摄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据市林业局介绍,目前,我市共有3557株古树名木(其中一级古树24株、二级古树241株,名木5株,古树群23个)。为保护这些绿色瑰宝,我市近年来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古树名木规章制度,出台工作方案,对古树名木动态监管、日常巡护、科学管护等作出部署,探索实施“交树交印”保护制度,切实提升全市古树名木法治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对全市古树名木建立图文数据库,实现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签订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落实每株古树养护责任人(单位),定期开展古树名木健康巡查;活化利用古树资源,充分挖掘古树名木历史、生态、文化价值,结合绿美古树乡村建设,打造一批集保护、科普、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古树公园;广泛宣传,积极参与国家、省组织的各种评选活动。
2023年,全市复壮古树共计158株,今年计划复壮古树140株;去年建设认定古树公园16个,今年计划再建设8个古树公园;四会罗源人面子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今年,我市充分发挥金融助力绿美广东主力军作用,利用绿美基金为全市古树名木购买保险,保额3874万元;发动企业认捐古树金额210万元,用于古树保护和古树公园建设提升工作。
各地在保护古树名木的过程中,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工作亮点。如高要区把古树名木保护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对全区古树名木全部进行挂牌保护,与全区17个镇(街道)、养护责任人三方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一古树一责任人”管护责任,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迁移、破坏古树名木行为,实现古树名木保护全覆盖。按照“一树一策”原则,有序开展古树复壮工作。同时大力开展古树名木资源监测调查,摸清全区古树名木资源家底,实行“一树一档”数字化管理。去年,高要共完成古树复壮19株,建设古树公园1个,指导回龙镇松塘村、乐城镇仙人坑村等抢救复壮古树13株,无发生古树名木迁移和违法破坏的情况。
而鼎湖区在该区坑口街道蕉园村进行古树公园、绿美家园、绿美古树乡村廊道、四旁绿化等建设,打造“一树、两园、两廊、四旁”美丽画卷,既保护古树,又提升乡村生活环境,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四会市罗源镇石寨村近两年投入200万元修建古树公园,展示古树名木文化故事,先后翻修古道、建设凉亭、打造景观台、建设游步道,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