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吴映霖 李考考 通讯员 赖楚欣
去年1-12月,肇庆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均进入全国重点城市榜单前列,是珠三角唯一同时登上两榜的城市。今年一季度,肇庆再次进入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前20名。优异的成绩不仅有赖全市深入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还依靠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在肇庆,一批技术实力强、发展空间大的环保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绿色的双重加乘,兑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诺言,与肇庆的蓝天白云同成长。
鹏凯环境生产车间分离器自动生产线。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小明 摄
制造绿色:唤醒沉睡的“城市矿产”资源
固废和水污染治理是当前我省环保企业中实力最强的两大领域。肇庆涌现一批成长型佼佼者,譬如位于四会市罗源镇的广东飞南资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飞南资源”)。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多年来深耕“城市矿产”资源,从事工业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是华南地区单体经许可处置资质规模较大的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企业。
“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我们始终保持持续投入和改进的态度。”飞南资源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飞南一期、二期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储能项目正在推进,他们希望通过光伏发电项目的实施,能够满足公司自身部分电力需求的同时,也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据统计,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6.6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80亿元。此外,在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22.85亿元,同比上升19.26%。去年,该公司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现正募集资金用于再扩产。
绿色智造:跑出一支装备智造生力军
过去,工程类、回收类企业是环保产业中盈利能力最好的主体,近年来一批装备新秀企业也踏上更广阔的舞台。
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科技新城肇庆高新区,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鹏凯环境”)凭借创新驱动和数字技术,成为水污染治理这一细分领域的“尖子生”。
在鹏凯环境的新工厂,记者看到,现场3D智能立体仓库正在拾检零件,齐备完毕后再运送至机器人自动生产线上,进行核心部件的一体化生产,随后相关部件将送至污水治理项目现场,辅以人工组装,一座高效率的污水处理设备便可以投入使用。整个过程犹如“砌积木”,耗时短,排放少。智能化升级是该公司近年实现业绩飞跃的关键。
鹏凯环境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落户肇庆以来已经相继投资三家工厂,其产品不仅助力广东打好碧水保卫战,更通过打入白酒生产废水处理细分市场,服务贵州赤水河畔百余家酒厂。2023年公司已突破10亿元产值,下来将继续扎根肇庆发展,力争在中国环保产业中实现更大作为。
在肇庆工业发展重地高要区,国内固废装备制造的第一梯队企业广东隽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隽诺环保”)于2018年在肇庆市高要区蛟塘镇布局分公司。
隽诺环保总经理闻靓介绍,数字化升级后,本需要24小时才能完成的重要零部件加工,机械臂只需要8小时即可完成,且产品性能更好。当下正逢新能源电池退役潮,该公司凭借出色的效能,迅速与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等达成合作。此外,针对淘汰的新能源汽车,该公司研发了整体破碎分选回收工艺,服务于广汽等知名车企。层层突围之下,公司的经营规模实现了稳步上升。
兑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承诺
随着“无废城市”加快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环保合作持续深化、“三单一线”生态环境管控实施,环保产业还将迎来持续性增长。肇庆正紧紧依托这一绿色浪潮,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肇庆招揽了一大批环保装备制造业企业,包括空气净化设备、智能清扫设备、通风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等领域。这些企业均属于成长型企业,在赢得市场肯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增资扩产,肇庆正以优质的产业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企业下一轮发展的首选之地。
目前,肇庆从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有28家,代表企业有金晟新能源、飞南资源、自立环保等。2023年,全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总产值94.58亿元(按实际产值100%折算),占全市环保产业总产值比重80.3%。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方面,2023年肇庆实现总产值约1.84亿元(按实际产值50%折算),同比增长23.79%。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