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近日,随着洪水逐渐退去,四会市的田间又热闹起来。
在四会市罗源镇新圩村,四会市禾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嘉丽正忙着指导工人,对托管户、新圩村种植户宁丽燕的水稻进行补苗、施肥。另一边,四会市新睿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也忙着为托管户的水稻“把脉”,防治病虫害。
对种植户而言,将自己的水稻等农作物托管给相关公司,不但省心、省力,还省钱。而在托管公司看来,他们的农业机械化和技术优势,让托管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这种双赢的局面,是四会市近年来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成效的体现。
四会市迳口镇迳口村的田野,四会市禾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用机械为托管户插秧。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
从2021年以来,在四会市农业部门的推动下,四会市共有禾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华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种粮农业公司、农机合作社组织等,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截至2023年底,四会农业托管面积约9.87万亩,其中小农户占了65.25%,服务内容包括水稻、蔬菜、柑橘和本地特色经济作物等。
“收费这么便宜,信得过吗?”托管之初,宁丽燕心里没有底。当时,按照托管公司开出的价格,她心里就打起了算盘。将育苗、播种、田间管理和防虫打药交由托管公司操作,对比自己以往的亲力亲为,每亩可省成本约50元。
“我家217亩水稻,仅此一项就能省过万元。”宁丽燕告诉记者,得知这是政府推行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后,觉得靠谱,去年晚造,她将水稻托管给了四会市禾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尝到甜头的还有贞山街道金星村种植户陈振英。从2022年开始,他将150亩水稻托管给四会市新睿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托管内容是施肥与打药。“他们用无人机作业,速度快,效果好。”陈振英告诉记者,而每次服务费,每亩仅收25元,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劳作,时间节约60%以上,费用省了一半,“我腾出更多时间去忙其他事情。”在他的带动下,身边不少农户也加入了托管行列。
江谷镇卢村种植户李志文,索性将其种植的63亩水稻,包括种子、农药、肥料及播种、管理和收割等,以每亩635元的“一口价”,全部托管给四会市禾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己安心外出务工,坐等稻谷送上门。“我计过数,与传统的做法比,我每亩能省80元。”李志文对记者说。
张志森是地豆镇东平村村民,从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将200亩柑桔托管给四会市新睿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打药、施肥方面省钱省力,对方还有专业技术人员。果树生病了,他们知道怎么治,完全不用我操心。”他说。
另一边,托管公司也乐此不疲。“我们能挣到钱。”四会市禾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嘉丽对记者说,公司主营水稻、养殖托管、农旅观光等,购置有一大批先进农业机械,并有技术人才加持,有着丰富的经验。“以前,忙完自己的承包地,机械就闲置在仓库里,农业技术也无用武之地,如今托管了千亩良田,机器和技术派上了用场,公司增收,又服务了农户,一举两得。”
参与托管服务的四会市华亿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企业,拥有耕、种、防、收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团队,托管服务得心应手。去年,该公司服务农户50余户,总面积超5000亩。
四会市农业农村局农村改革和合作经济指导股股长董阳告诉记者,作为重要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社会化服务拥有技术与成本优势,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主要机制,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四会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董阳看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将农业生产“耕、种、防、收”等几个生产环节集中起来,发挥服务的规模效应,提高机械利用率,有利于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其次,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引入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模式,形成品牌效应。”董阳介绍,相较小农户而言,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拥有技术、装备、资金等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新技术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