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永龙 通讯员 黄瑛居
走进封开县南丰镇侯村村,只见一排排光伏板像鱼鳞一般整齐列阵。这个“渔光互补”项目利用“光伏+”模式,形成“上层光伏发电,下层渔业养殖”的双重效益模式,在提供绿色能源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助力村集体增收,更为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新动能。
侯村村“渔光互补”项目是封开县以“光伏+”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绿色发展的缩影。在封开县一系列“光伏+”项目的背后,凝聚了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封开项目管理部经理、驻南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宋思阳等一大批“华电人”的心血。

侯村村“渔光互补”光伏示范区。 通讯员 黄瑛居 摄
作为帮镇扶村工作队一员,宋思阳与工作队成员一起到南丰镇下辖30个村委会、2个社区开展了长达3个月的细致调研,现场调研侯村中学、小学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及运营情况,了解扶贫光伏项目运营的难题,与学校领导及村干部沟通屋顶光伏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掌握了谋划产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乡村振兴,底子是产业兴旺,底色是绿色生态。光伏产业是南丰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调研过后,宋思阳不断协调、踏勘,梳理出7个比较分散且平整度较差的地块,面积共1000余亩,并推动编制南丰镇光伏项目规划报告。
同时,他与驻南丰镇侯村村第一书记王红亮等“华电人”积极招商引资,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鱼塘、未利用地、水淹地等零散地块,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推动“渔光互补”等项目的开发建设。
占地145亩的侯村村12.5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示范区正是南丰镇首个实现投苗试养的“渔光互补”项目。该项目采用“光伏+罗氏虾+鲫鱼+塘鲺鱼”的模式,目前首批罗氏虾已售卖完毕,鲫鱼、塘鲺鱼5月底售卖。同时,第二批300万尾罗氏虾正在育苗,计划4月底投放。去年,该项目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和“光伏+”二次土地租金,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00万元。
宋思阳介绍,目前,南丰镇50兆瓦农渔光互补项目已完成522亩光伏区建设,带动侯村村和金楼村等6个村委会实现村集体、村民增收,并聘用当地村民12590人次。与此同时,他们还在邻近的金装镇新圩、万安、大府等3个村建设9.5兆瓦农光互补项目。
宋思阳告诉记者,接下来将依托侯村村的模式,持续推进“光伏+”产业,并探索发展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补的新模式,打造“光伏+罗氏虾”“光伏+鲫鱼”的复合型示范光伏区。同时,持续做大乡村产业,助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南丰镇乃至封开县、镇、村(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