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封开江口防洪项目主体工程本月内完工,江口可防五年一遇洪水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黄有剑

对于生活在封开县江口街道的 老街坊明玉堂来说,当地每年或隔年夏天发生一两次水浸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怪。但看着近一层楼高的防洪墙拔地而起,他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也许今年开始不一样了!”

让明玉堂如此开心的“防洪墙”,其实是本月即将完工的封开县江口街道防洪工程。

封开江口防洪项目主体工程正在收尾施工。 受访单位供图

封开江口防洪项目主体工程正在收尾施工。 受访单位供图

4月12日,在江边一侧的防洪工程工地现场,记者看到,多名施工人员正热火朝天地加紧建设。工程项目经理甘宇程介绍,整个防洪工程目前每天有70多名工人在加班加点赶工,截止今年3月底,防洪主体工程完成约95%,剩余主体工程计划本月底前完工。

据了解,该工程投资2.67亿元,总长3公里,建设分为西江防洪堤和贺江防洪堤,主要包括将不足23米的堤段提升加固、护岸设计、新建旱闸、新建穿堤排水涵和设置移动式排水泵等5项工程。

封开县水利局建管股股长黄华燊介绍,工程完工后,空箱式防洪墙的高度将达到23米,江口的防洪能力将由2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有望改变江口“逢夏必浸”的历史。

而此前的封开江口街道防洪工程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修建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防洪标准不到2年一遇。同时,江口为封开县城区所在地,镇区警戒水位17.0m,贺江右岸为老城区,没有堤防,上街水位18.0m。

不仅如此,城区内楼群林立,街道狭窄,现状防洪标准低、逢雨必淹。洪灾频繁严重影响江口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群众对完善江口防洪排涝体系、建设防洪工程的呼声十分强烈。2022年8月,在万众期待中,封开县江口街道防洪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封开江口防洪项目主体工程施工现场。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有剑 摄

封开江口防洪项目主体工程施工现场。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有剑 摄

“我印象中,江口几乎夏天都发生水浸,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江口水浸最厉害的是1994年和1998年,还有2005年的夏天。”明玉堂对记者回忆道。明玉堂的店铺就在位于江口街道东方二路街边的某栋大楼一楼。就在去年6月,江口发生了水浸,明玉堂的店铺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水位大概到墙上这个位置。”明玉堂比划着,“当时水位接近成人高,墙上的水浸痕迹依旧清晰可见。”

除了明玉堂,街坊们对于“水浸”往事历历在目。

“我们这里地势最低,洪水大的时候店里还曾经一年连续被浸三次。记得是2022年6至7月,洪水过后回来洗地,洗干净店铺搬好东西没多久,又突发洪水紧急搬行李……”街坊杨叔经营一家“杨记”餐馆,他粗略统计,因洪水水浸对餐馆设施及餐馆生意造成的损失,每年都有一两万。这些年算下来,起码有五六万。“防洪工程现在建得这么高,今后一般的洪水对我们的影响就不大了。”杨叔一边回忆一边憧憬着。

“以前洪水一要淹上来,我们就得把一楼的东西收拾到二楼甚至三楼,麻烦得很。有时连空调都要拆掉,洪水过后还要重新请人装空调,而且水浸后有时还要坐船出入,生活自然不便。待防洪工程建好,我们就不用再过上每年水浸搬家的苦日子了。”街坊梁叔开心道。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