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村落颜更高 村民笑更浓——四会大沙从“美”切入推进典型镇建设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映霖 通讯员 江绮微

近年来,四会市大沙镇坚持以美学思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改善村居环境,美丽乡镇建设有了一定基础。

去年底,大沙镇抓住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契机,聚焦美丽圩镇、和美乡村、绿美生态建设,选取岗美村、隆马村为试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美化、植绿护绿等工作,进一步扮靓村居、美化环境,不断提升村民在本地居住生活的幸福感。

元心村翻新过后的民居旁,撂荒地再利用成了可休憩的小花园。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摄

元心村翻新过后的民居旁,撂荒地再利用成了可休憩的小花园。记者 吴映霖 摄

在隆马村下辖元心村,沿着宽敞水泥路步行入村,便可看见一座青砖灰瓦小公园,偶有村民闲坐园中休憩。再往村子深处走,数十米又可见一片小菜园或小花园,花草攀架而生,菜苗扎在地里蓬勃向上。

张阿婆在村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她家旁边就有一座兼具种菜功能的绿美小园。但在几个月前,这美丽的绿美小园却是一片荒废数年、杂物乱放的“垃圾堆”。

去年底开展典型镇建设以来,大沙镇充分尊重群众合理意愿,结合乡土特色,邀请专业规划设计院,编制《四会市大沙镇农房风貌提升规划》,以“政府主导、群众投入、企业帮扶”的模式,在元心村开展“四小园”建设、老房子翻新改造等工程。

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大沙镇还引入农村民房建设经验丰富的公司,系统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

村里脏乱的闲置地随之变了样。在竹篱笆、木栅栏、凉亭、茶座以及2000余株各类花卉绿植的改造装点下,这些闲置地成了散布在村子各处的10块绿美小园。零星分布的简陋“赤膊房”,在翻新后也换上了统一样式的装束,村落显得愈发整洁靓丽。

“环境好了,我们都开心!”张阿婆家旁的“垃圾堆”现在也成了其中1块绿美小园。她认领下这块地的小菜园,种下自己喜欢的蔬菜,打理菜地之余也一道养护着旁边的花草。

村落的环境优美程度影响着村民的居住幸福感。岗美村也深谙此道,积极主动参与改造建设工程,为建设美丽村居添砖加瓦。

在岗美村下辖张屋村,除农房外立面翻新、增添不少整洁“四小园”外,这里还新修了多个停车场,建起了环屋绿化带。

该村户籍人口800多人,常住人口不在少数。该村村委会结合此次典型镇建设,积极收集村民意愿和建议,出资将村庄的闲置地改建成停车场,同时对房前屋后裸露的排水渠进行改造,将其隐藏在绿化带之下。

“能让村子变美变好的事儿,村民们都十分支持!”张屋村干部张文勇介绍,随着村落变得愈发美丽整洁,不少原本在外定居的退休村民,都爱选择回到家乡生活,享受乡村悠闲惬意的生活。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在村内生活的幸福感,岗美村还聚焦完善体育场地、观光公园等功能场所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升级村内的篮球场馆,并计划在场外建设可供村民散步休闲的荷花池。

“我们村委会希望村民们在经济收入提升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同步满足!”岗美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张志权朴实地说。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各村的房前屋后、塘边路基等地还多了一抹抹绿意。据了解,这是大沙镇将典型镇建设与绿美生态结合起来推进种植的苗木。

据介绍,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大沙镇积极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本土生长、兼具绿化与美化功能的苗木,结合典型镇建设,今年植树节还在镇内打造了10个主题林,进一步扩大绿美覆盖面,为典型镇建设、美化村居持续增添“绿”动能。

据统计,至3月下旬,围绕典型镇建设,大沙镇已对1598栋农房完成风貌提升美化工作,建成“四小园”385个,累计打造16个村(居)绿美示范点21个,种植苗木9600株,实现绿化美化面积超12000平方米。

出门见绿,推窗见景的美丽乡村新面貌,正逐渐在大沙镇蔓延开来。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