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古建筑破损亟待修复,多方“会诊”筹“良方”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张兰

风雨剥蚀下斑驳的墙体已经出现裂缝,腐朽的木门在风中摇摇欲坠,地面更是杂草丛生……四会市威整镇大洲村是远近闻名的华侨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村内保有大量以“青砖、镬耳、麻石巷”为特征的广府民居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洲村炮楼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参观。然而,随着岁月侵蚀,如今的古炮楼及村内多处古建筑“患病”严重,难显往日风采,不少群众深感可惜。随着一场“会诊”的到来,大洲村破损的古建筑终于等到久盼的“良医”。

今年年初,四会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何树蓁收到群众反映大洲村文物保护问题线索,立即赶赴现场勘查。他发现,除了大洲村炮楼存在破败的情况外,村内其他文物建筑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年久失修、消防设备超期、私拉电线等问题。

“修复古建筑的关键是要保护好建筑本体的原貌,还原它应有的文化印记,这需要一套科学可行的修复方案。”从大洲村回程的路上,何树蓁有了初步想法,但是具体该怎么做,他却没有头绪。

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多次到现场“踩点”,最终决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文广旅体局的相关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前往大洲村炮楼,开展一次现场“会诊”,以直观的现场体验,请大家出谋划策,征集“良方”。

3月初,这场筹备许久的“会诊”——检察联席会议,在炮楼下如期召开。

“战火纷飞的年代,是炮楼帮助村民们保家御敌。时过境迁,这些炮楼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该轮到我们来保护它们,守住这份文化根脉了。”应邀参加“会诊”的四会市人大代表李忠说。

集体“会诊”从大洲村炮楼开到纶轩陈公祠,参加“会诊”的人员详细了解了大洲村古建筑的日常管理维护情况,围绕如何修缮文物,消除损坏风险,推动大洲村140座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动员村中志愿者加入文物保护行列”“成立古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等具体措施逐渐成形。

“‘良方’有了,接下来就是要按时按量‘用好药’。检察机关将依法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修,以期尽早让古建筑重焕光彩。”会后,何树蓁梳理联席会意见,并及时向相关单位和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如今,修复工作正积极推进,一座座古建筑逐步得到修缮,逐渐焕发新活力。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