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要区大湾镇“和睦家事”婚调工作室工作人员在为双方当事人调解。受访单位供图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松连 通讯员 郭东云
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然而,在实际婚姻生活中,夫妻相处遇到磕磕碰碰的不在少数。近年来,肇庆市妇联坚持把“选树典型亮点、注重打造品牌”作为推动婚调工作的重要途径,打造了多个婚调品牌工作室,以点带面辐射全市婚调工作,为保障群众家庭幸福、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些品牌婚调室的调解故事。
选树典型示范带动婚调工作
广宁“德叔”婚调工作室充分发挥法院、司法局、妇联三方联动的作用,积极化解当地家庭婚恋矛盾,成为我市婚调工作室示范点,更是我市妥善化解家事纠纷的闪亮品牌。
2023年6月,当事人杨某与丈夫李某协议离婚,孩子由女方抚养,且女方不用男方付抚养费。然而,杨某离婚后由于没有工作,无收入,生活困难。她抱着还不满一岁的孩子,来到“德叔”婚调工作室求助。工作人员疏导杨某情绪,给予问题解决指引,建议杨某以孩子的名义,起诉其前夫支付抚养费,还指引其如何撰写起诉书。
“德叔”婚调工作室的主要工作人员德叔,是广宁县法院的一名退休干部,他的调解在这起家庭纠纷案中起到了“润滑油”的作用。在工作室的帮助下,杨某的烦恼得以解决,其前夫李某需依法支付女儿抚养费每月1000元,直至孩子年满十八岁。“在这起案例中,‘德叔’调解工作室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彰显出我们广宁开展婚调工作的特色。”广宁县妇联副主席黎芝宁告诉记者。
据统计,2023年,“德叔”婚调工作室共接手调解家庭纠纷324件,其中调解成功237件,成功率达73%。
妇联+民政,修复夫妻关系
记者了解到,端州“和美”婚调工作室、鼎湖“燕姐”婚调工作室,均紧扣离婚办理和“冷静期”的关键节点,以民政部门的婚姻家庭辅导室为阵地,依托妇联干部与婚姻登记工作专员对接,打造“妇联+民政”工作新模式,积极开展“离前调解”“离前辅导”“诉前调解”工作,推动当事双方握手言和或好聚好散。
2023年年底,鼎湖人晓芳(化名)和丈夫阿伟(化名)来到鼎湖“燕姐”婚调工作室,男方要求离婚。从事婚调工作多年的鼎湖区妇联权益部主任曾小燕一眼看出,这两人的婚姻还有挽救余地。经了解,晓芳是家里独女,平时性格较冷淡,不太会关心别人。阿伟在外地工作,一周回家一次。两人结婚多年,育有一个5岁的儿子。
曾小燕先和阿伟沟通,发现他主要不满意晓芳日常对自己关心不足,婆媳关系也处理不好。找到问题症结后,曾小燕引导晓芳,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丈夫,多打电话问候,并开导阿伟,让他多体谅妻子。经调解,这对夫妻满意地回家了。一周后,曾小燕进行电话回访,这对夫妻均表示不会再提离婚的事情了。
“每次事后回访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成就感。”曾小燕说,一般前来要求调解的夫妻,有些态度强硬一定要求离婚的,这时调解员就要以“中间人”的角色,帮助他们处理好孩子抚养、财产分配等问题,让大家好聚好散。对一些还有回旋余地的夫妻,她们就会积极发挥“和事佬”的作用,做好双方的调解工作。
妇联+司法,解决困难家庭烦心事
高要区大湾镇“和睦家事”婚调工作室,则充分发挥司法+妇联的工作合力,由司法所专业人民调解员、经验丰富的妇联干部、“三有”老年妇女等组成专业调解队伍,为群众提供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服务。
2023年12月,“和睦家事”婚调工作室接到某村一宗家庭矛盾纠纷案件,工作人员立即和镇司法所人员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原来,当事人梁某、其女儿、其两个孙女及其家公一起居住,梁某与家公为房子归属问题争吵多年。为了化解矛盾,工作人员联系到梁某的小儿子,一番调解后,他表示愿意把旧房子给梁某居住,承担自己的抚养责任。
房子的事情解决后,梁某又对调解员提出了新诉求。原来,梁某的丈夫及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多年,其丈夫与她断绝联系十多年,从来没有给过生活费。两个孙女尚年幼,均为大儿子未婚所生,留给她抚养后便离家打工,只有小儿子偶尔转几百块给她。她靠捡破烂维生,家庭生活困难。在与梁某沟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她情绪不稳定,还有自残行为。
针对梁某家庭情况,“和睦家事”婚调工作室联同镇派出所、综治办及民政办,帮助梁某女儿及梁某孙女进行残疾人等级评定并实施治疗,使梁某女儿及梁某大孙女每月获得相应的残疾人补贴。同时,联系梁某丈夫及两个儿子,督促他们回家履行抚养、照顾义务。梁某两个孙女的入学问题也得到顺利解决。
怀集“敏姐”婚调工作室,以怀·爱公益坊为主阵地,突出家和文化主线,链接5家热心公益组织、490名志愿者服务1508个家庭,做好婚姻家庭矛盾化解个案服务,开展好家风好家教、亲密和谐家庭文化活动83场次,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
建强工作队伍提升婚调水平
记者从肇庆市妇联获悉,近年来,市妇联积极发挥“联”字优势,加强婚调调解力量与司法、法院、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深度融合,促进诉调对接、棘手矛盾柔性处理,实现“1+1>2”的治理成果,通过选树典型打造调解工作室品牌,推动全市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同时,市妇联以市级婚调委为“总指挥”、9个县和105个镇两级婚调工作网络为“主阵地”,以村(社区)妇联组织为“前哨站”,积极搭建“1+1+N”的工作队伍模式(即1个专家智库,1支志愿服务队伍,N名婚调员),全市共吸收1600多名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专业力量,建立起115支优势互补的婚调工作队伍,为广大家庭提供多元化、精准化调解服务,为幸福家庭、平安肇庆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