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洁苏燕君吴映霖林琳陆志锋胡源愿
统筹/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林琳张苑卉
“要视人才为珍宝!”
昨日举行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在肇庆分会场专题分组会议上,各界代表围绕如何做好产才融合文章,推进“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要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更要打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在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应有收益。
市人社局局长张晓兰:为肇庆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张晓兰表示,市人社局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紧扣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为重点,着力推动产才深度融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力资源支撑。
张晓兰说,一方面要坚持政策引领,打造产业人才聚集“强磁场”。持续深入实施“西江人才计划”系列政策,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持续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产业工程师队伍,服务好青年人才来肇就业创业;另一方面聚焦科研人才、技能人才等产业人才所需,优化博士、博士后发展平台和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立足大湾区协同发展机遇,建设人才协同发展平台。
张晓兰表示,市人社局将突出抓好服务保障,优化“人才绿卡”使用场景,大力推动待遇申报“零跑腿”,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服务网络,以优质服务擦亮“肇庆爱才”口碑,让人才引得进、留着住。
肇庆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胡文涛: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服务肇庆高质量发展
肇庆学院作为地方高校龙头,是服务肇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胡文涛表示,肇庆学院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学校人才引育、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方面,学校将聚焦科技与产业,创新体制机制,重塑科研激励机制,以制度创新引领科研和教学取得新发展,如在校内实行“揭榜挂帅”,推出高水平科研项目培育计划,让教师有机会、有条件、有时间扎实推进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学校将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除了着力建设好肇庆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个“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提升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推动学校科研成果更好转化、助力孵化更多企业,学校还将用好、发挥好学校现有科研平台,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推动现有科研平台聚集更多人才,取得更多新成果。
肇庆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金名亮:打造科研共享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是华南师范大学和肇庆市政府共建的地方研究院,经过七年建设,目前该研究院已建成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金名亮表示,根据近几年的创新成果转化经验,产业企业要和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互动沟通,才能让科技人员更好地理解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将政府、产业和高校科研人才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有效联动,完成内在融合,推动实现产业科技人才对相关产业领域发展的有效支撑。
“我们希望未来能将研究院作为一个科研共享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将我们优异的高端仪器设备、优势的人力知识储备共享给当地,希望有更多企业与我们共同开发和转化新的技术成果。”金名亮介绍,将充分发挥研究院的科研共享平台,积极吸引和培育更多的人才来肇庆进行创业和创新。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现有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产生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肇庆理士电源董事长李新:协同创新共建新型储能重点实验室
李新介绍,为了抢占新型储能战略机遇,理士电源从平台打造、人才引进、产品设计等方面入手。去年,理士电源的储能电源锂离子电极干法制备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入选2023年度肇庆市重点实验室,并成功入选省重点课题,攻坚电极干法制备技术。
当前,理士电源积极引进人才,与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贝特瑞新材料集团、北京国联汽车等机构展开合作,通过有机分工,发挥各机构优势,协同配合进行攻关。同时,理士电源针对不同需求进行细分设计,探索不同的市场,2023年在出口方面取得良好的业绩,显示了家用储能产品的市场潜力。新一年,理士电源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做大做强新型储能系列产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