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通讯员 方小薇
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出炉,一批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得以解决,一批惠民生暖民心的好事实事办成……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肇庆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省委主题教育第七巡回督导组的悉心指导下,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重点措施,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良好成效,全市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以上率下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肇庆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以上率下、广泛发动,高质量高标准推动主题教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不断走深走实。
去年9月18日,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召开,要求“扎扎实实把主题教育组织好开展好,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肇庆实践。”
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以身作则,带动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谋划、靠前指挥、督促指导,多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推动我市主题教育各项工作。各级党委(党组)纷纷扛起主题教育重大政治责任,党委(党组)书记带头学、带头抓、带头改,各部门间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以上率下,起而行之。在主题教育中,肇庆突出分类指导,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主题教育全覆盖全落实。其中怀集县组织19个乡镇(街道)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佛山市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坚持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双管齐下”,确保全县流动党员开展主题教育“不断档”;德庆县采取“在职党员+年老体弱党员”模式,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双向联系机制,选派684名理论学习先进分子,带动年老体弱党员理论学习“不掉队”。
学深悟透 持之以恒筑牢思想之基
“关键少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把“学思想”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充分发挥领学带学督学作用,着力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推动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原原本本学深悟透,深入基层以讲促学,紧扣实际学以致用……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部门各单位通过举办读书班、第一议题学习、集中研讨、个人自学、讲专题党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深化理论学习。
据统计,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累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562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72次、专题研讨881次,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讲专题党课9500多场次,受众20多万人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与此同时,肇庆深入实施铸魂工程,用好用活“三个一百”载体,开展“六学七进”“九千书记上讲台、十万党员进党校”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务实调研 突出问题导向破局解难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肇庆突出问题导向,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围绕发展所需、改革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以调研破局解难,扑下身子察实情、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为选出真课题,市级领导班子瞄准事关广东未来发展的10个方面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牵头负责45个调研课题,深入基层开展蹲点式调研,发现解决问题76个,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
聚焦经济、民生、党建等领域,全市117个县处级领导班子围绕900多个调研课题深入一线务实调研,发现解决问题1477个,切实在基层一线打通发展堵点,以调查研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端州区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留(自)用地过渡性开发,有效破解产业用地不足与集体土地闲置的矛盾,成为全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个典型案例之一。
——高要区主要领导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找准办法依法依规彻底解决了困扰合众公司长达15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并收到了该公司的锦旗与感谢信。
——鼎湖区着眼解决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不畅等难点、堵点,在全市率先深入实施推广“数字门牌”社会基层治理项目,依托“粤智助”印有二维码的实体门牌及微信小程序,建设“一房一户一码”,让居民只需在家门口扫一扫即可享受党务、村务、政务、服务、商务等“五务服务”,截至目前已制作安装粤居码数字牌68579块。
“解剖一个问题”不够,还要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肇庆把“传承‘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作为正面典型开展解剖式调研,并拓展延伸到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以来,市级领导班子建立并完成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84项,县处级领导班子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1185项,均全部完成转化。
知行合一 以学赋能高质量发展
学思想,见行动,主题教育的成果,要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来检验。
在主题教育中,肇庆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两手抓、两促进,开展“破难题、促发展”行动,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九九”融湾行动,肇庆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牵引我市改革开放迈上新水平,营商环境保持全省前列。
——坚持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四会市上榜“国信榜”全国百强县,高要区金利镇和禄步镇、四会市大沙镇和龙甫镇上榜全国千强镇。
——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开展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肇庆成功入选赛迪榜2023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3年新引进制造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和电商物流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深入实施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深入人心,植绿、护绿、爱绿蔚然成风。封开县实施“一村千树”产业项目,通过统一出租形式,引入专业苗圃企业种植适合本地生长、产出效益较高的经济观赏树,变荒地废地为美化绿地;广宁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竹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擦亮“竹子之乡”品牌。
用心用情 办好惠民利民实事
主题教育中,肇庆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废旧红砖铺成了路、砌成了墙,村里还装上了路灯、建起了小公园……这样村美人和的乡景,正是四会市大沙镇多村的真实新景象。曾经,这个镇由于城镇化发展,各村都不同程度堆积了大量废弃红砖,个别村民甚至堆积了数万块,大大影响了村容村貌。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改变源自“红美行动”的大力推进。大沙镇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学促干、创新做法,持续以美学思维开展“红美行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富溪下步村、村美丽坑村、陈冲上罗村等“红美行动”示范点,建成236个“四小园”,形成具有红砖特色的乡村风貌示范带。“村子变得干净又舒服,感觉环境不比在城里住差!”在外打拼多年后返乡的村民吕汉华满脸自豪地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注重以“小切口”办好民生社会事业,推动城区公厕改造升级、住宅小区用电、口袋公园配备建设等取得明显成效,长者饭堂和助餐点实现镇街全覆盖,老年人吃上了“暖心饭”;新增城镇就业4.15万人,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校32所,新增公办学位3.75万个,在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排名第1,累计完成保交楼任务4.1万套、受益群众10万多人……一批民生问题在主题教育中得到推进落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领导还带头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带头深入基层开展“入户问民情、暖心大走访”活动,带头在基层讲党课、接访解民忧、为民办实事,带动县处级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入户问民情1800多次,推动化解信访案件600多件。
思想引领航向,奋斗开创未来。全市上下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加快把肇庆建设成为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肇庆新的更大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