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八种模式”助全部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通讯员 赵改革

近年来,肇庆深入推动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八种模式”,走出一条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路径,点上突破、线上成景、面上开花,呈现出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的强劲势头。

“八种模式”包括人才入县下乡,红色党建引领;产业集聚带动,龙头企业牵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品牌红利;提供居间服务,探索技术服务;盘活沉睡资产,推动要素流转;打破地域限制,多村抱团发展;引导乡贤返乡,能人助力脱困;挖掘文化底蕴,文旅融合发展。

2023年,肇庆全市140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超过100万元有93个,其中有18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0万以上。

人才入县下乡,红色党建引领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村子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德庆县马圩镇在全市率先成立镇级国有农业公司。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由荣村村和古垒村的村委会主任担任。两位职业经理人以专业管理技能和知识、市场化经营理念推动订单农业发展。

以镇村人才驿站为平台选育20多名新农人,建立一批“90后”“00后”电商、数字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人才储备库,并把符合条件的能人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委会干部,变“农”为“才”。公司成功助力古垒村有机水稻、大益村大薯、荣村村青柚等重要特色农业项目落地。促成14家龙头企业赴马圩镇考察洽谈,豆制品和粽叶加工等6个项目落地实施。成立以来,公司营业额250多万元、实现利润108多万元。马圩成为全县率先实现全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镇之一。

肇庆从2019年开始推行由村支书领办或合办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同步抓牢干部人才入县下乡振兴农村集体经济这个决定性因素。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1200多个村党支部书记领办或合办的合作社,累计选派入县下乡开展服务的各类人才近7000人,面向全国选聘100名懂策划、懂运营、懂乡村、懂农业的“乡村CEO”,推动乡村特色农业发展。

产业集聚带动,龙头企业牵引

肇庆率先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全力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获批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10个市级园、7个县级园,已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和农业主导产业全覆盖。

依托现有和正在创建的产业园,肇庆通过基地共建、“企业+合作社”、“订单+种养+销售”等多种协同发展方式,引导邻近村土地入股或跨镇村资金投资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以工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增收。

在怀集县,288条村筹集1.514亿元投资怀集县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129条村筹集4863.25万元投入该县工业园区企业孵化器建设项目,每村每年固定享受分红,促进全县村集体年收入逐步从5万突破到10万元。在高要区,149条村统筹8000万元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建设,2022年各村投资分红收益平均4.29万元。

“八种模式”线上成景、面上开花

“八种模式”因地制宜,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助力肇庆乡村振兴迈入“快车道”。

壮大特色产业,打造品牌红利。肇庆发展优势农产品市场,打造出本地优质品牌,推动特色产品连片规模发展,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德庆贡柑、四会兰花、高要罗氏沼虾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以品牌推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提供居间服务,探索技术服务。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土地合作社或服务公司,以有偿居间服务方式整合区域零星耕地、闲置农房、闲置菜地等资源,为村集体流转土地。例如,封开县成立专为农村服务的设计公司,统揽工程项目、施工、勘察等内容服务,为村集体增收7.2万元/年。

盘活沉睡资产,推动要素流转。2020年底,肇庆在完成农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全市统一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系统,实行“三统一”。全市8个地区全面推行土地资源盘活流转,推广“股票田”、连片流转、互换并地等模式,解决项目发展难、难发展等问题。

打破地域限制,多村抱团发展。通过成立多村联办企业统一经营,统一经营运行、按要素分配收益,不少地方实现抱团取暖、做大蛋糕,实现互利共赢。在广宁县,9个村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行县域“飞地”抱团发展模式,统筹资金400万元入股到洲仔镇肉鸽示范基地养殖肉鸽,每年为各村增加3.8万元经营性收入。

引导乡贤返乡,能人助力脱困。乡贤李秋明返乡投资,成立广东盛加农牧食品有限公司辐射带动了封开很多镇村开展杏花鸡的养殖、加工和销售,形成了保种育种—饲料加工—林下养殖—蛋鸡养殖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杏花镇全镇12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

挖掘文化底蕴,文旅融合发展。在高要区白诸镇,志业农场与广东省农科院开展合作,发掘带动周边火龙果种植和旅游市场,成功打造高要区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旅游基地。如今,志业农场“领篮鲜果”的品牌已经在全国打响。

今年是农村集体经济稳固提升年,肇庆将继续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以财政扶持、政策支持为抓手,协调各部门从政策、项目、金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各级财政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全面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持续强化部分薄弱村精准扶持政策,确保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落一村。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