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吴宇玲
基层法治建设,是法治建设新征程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高要区司法局回龙司法所围绕中心工作,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创新发力,根据问题和痛点建章立制,大力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活动,以小切口推动大改变,扎实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为“三资”处理铸造法治护盾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由于部分“三资”管理负责人员缺乏法治意识,该领域发生过合同约定不明、招标程序不合法等导致的矛盾纠纷。
鉴于此,回龙司法所立足农村实际,于2022年3月率先推动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处理先经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制度。凡涉及“三资”处理,必须首先征询村(社区)法律顾问的意见建议,合同、招标文件等由村(社区)法律顾问审查,并出具书面法律意见书后,才可以挂网招投标,并由村(社区)法律顾问在处理程序上全程把关、指导。
该制度把“三资”处理合法性审查的关口前移,环环相扣,全程跟踪,为“三资”处理铸造法治护盾,实现“三资”管理的源头把控。
该制度建立以来,驻回龙镇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共审查涉“三资”发包合同、招标文书等超过50件次,有效化解防范“三资”管理矛盾隐患。回龙镇大塘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成均说:“现在手续规范了,极大保障了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村集体收益也大大提高了。”
为村级经济健康发展清理阻碍
承包者不履行合同义务,导致村集体经济蒙受损失,该怎么办?这是困扰了回龙镇光荣村14年的难题。
2023年,回龙司法所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以澄湖村、槎塘村、大塘边村、光荣村为试点,协助村组织梳理村集体经济合同异常情况,包括因违约行为不能正常履行合同、集体资产发包或租赁合同到期而不交还、长期欠承包款或租金不交等情形,指导村(社区)法律顾问为村组织维权提供精准普法、人民调解、法律诉讼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共法律服务。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回龙司法所已成功协助村组织梳理存有瑕疵的合同共8份,通过调解方式解决6份,通过法律诉讼解决2份,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超过700万元,有力维护村集体合法权益,为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清理阻碍,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发动乡贤及时化解群众矛盾
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回龙司法所成立了以“五老”乡贤(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为主要力量的信贤调解室,利用乡贤植根群众、有威望、说得上话的优势,及时介入调处邻里、婚姻家庭、宅基地等民间纠纷,融合法、理、德、情,巧妙化解矛盾纠纷,赢得群众赞誉。
“实在太感谢调解员了,帮助我们调解了纠纷,减轻了生产经营的损失。”此前,苏先生在回龙镇“五老”调解员邓其庆的积极调解下,成功化解一起损害赔偿纠纷。
据悉,成立以来,信贤调解室便积极参与到调解工作中,目前已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4宗,协议涉及金额385万元,有力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