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市不断推进“一卡通”,实现七大场景应用社保卡成为民生“幸福卡”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市民使用社会保障卡在“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办理政务事项。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松连 摄

市民使用社会保障卡在“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办理政务事项。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松连 摄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松连 通讯员 梁汇超 周导军

使用社保卡,不仅可以办理政务事项,领取惠民惠农补贴,还能搭乘公交车,借阅图书……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展社保卡的使用场景,优化应用功能,让市民一卡在手就能办理多项事务,省时省心又省力。目前,我市已形成社保卡在政务服务、惠民惠农、医疗健康、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交通出行、智慧校园等七大场景的应用,使社保卡成为市民的“民生卡”“幸福卡”。

社保卡成“便民卡”

“真是太方便了!政府发的低保金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月通过社保卡按时发放到我的手上,对我的生活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1月16日上午,在端州区康乐北路鸿福新村居民陈胤美的家里,她笑着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陈胤美今年52岁,是民政救助对象。三年前,因脑出血留下左侧肢体僵硬后遗症,行走困难。现在凭社保卡就能领取低保金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她带来很大便利。“我生病后,记忆力下降,现在社保卡一卡多用,我也不用记那么多密码。去领取补贴也方便,家附近就有银行网点,感谢政府对我的关爱!”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端州区已基本实现通过社保卡发放民政各项补贴。“使用社保卡发放民政待遇补贴,让我们可以更精准地掌握救助对象的个人情况以及待遇的发放情况,进一步提升民政服务水平。”

社保卡“一卡通”除了方便群众领取各项补贴,还给市民办理政务事项带来便利。1月16日,记者在肇庆市行政服务中心“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上体验发现,使用社保卡,可以自助查询个人各类信息,包括查询社保缴费记录、缴纳社保费、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资格认证、申请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等,甚至还能交水费、电费等生活类服务费用,十分便民。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目前全市2000多台“粤智助”自助终端可凭社保卡办理近300项政务事项;超600家医院药店支持社保卡就医购药;有30多项惠民惠农补贴通过社保卡发放,社保卡在政务服务、就医购药、惠民惠农补贴发放、生活缴费等应用领域逐步完善扩大。

社保卡成“万能卡”

1月16日上午,在肇庆市图书馆自助借还书区,记者看到,读者罗先生使用社保卡登录自助借还书设备后,不用3秒就成功办理两本图书的借阅手续。“很方便,自从我知道使用社保卡也可以借还书后,现在来图书馆都习惯带社保卡。”

据介绍,为进一步提升社保卡的服务功能,目前全市约481个银行网点提供社保卡服务,并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办”服务;188个即时制卡网点实现社保卡个人申领“立等可取”“即时办”;“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粤省事”等多个线上平台开通社保卡服务;社保卡纳入“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等。

另外,在医疗健康方面,我市已实现社保卡就医购药、异地就医持卡结算等线上服务;在文化旅游方面,我市推出七星岩、鼎湖山、星湖湿地公园社保卡旅游观光“一卡通”应用;惠民惠农方面,多部门30多项惠民惠农补贴实现“一卡通”发放;金融服务方面,开通社保卡跨境金融交易、住房公积金提取服务;生活服务方面,可通过社保卡金融账户缴纳水电费、通信费等生活缴费;学校校园方面,在市技师学院校区推行社保卡校园服务“一卡通”应用;交通出行方面,联合市交通局印发了《肇庆市社会保障卡在公共交通领域“一卡通”应用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实现社保卡加载公交服务功能。

社保卡持续升级中

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社保卡的便民服务工作,我市成立了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社保卡“一卡通”应用生态。目前,我市已实现社保卡制作、发行、服务标准规范的全市统一,其应用规范、技术规范、服务标准、社会机构管理标准等规范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继续全力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加大资金保障,加快推进政府全领域资金“一卡通”发放,让群众使用社保卡办事更方便,社会治理更高效。

“接下来,我市拟采用政银合作、共建共享共用的模式,建设肇庆市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平台,形成全市‘一卡通’业务管理、发放管理、金融支付管理、综合管理、数据共享交换等‘一卡通’服务能力,努力把社保卡打造成为‘民生卡’‘幸福卡’‘贴心卡’,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该负责人表示。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