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上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治理的“望高经验”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最近,我市传出喜讯,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和鼎湖区永安镇大社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一直以来,农村治理是一个难题,而这两条村子能捧回含金量如此高的牌子,有何特色做法和经验?近日,记者走进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进行了深入了解。

乡村建设,美路美屋美村子

望高村委会下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570户、2500多人。从高空俯视,一条宽4.5米、长1.8公里的柏油路,像一道飘逸的黑绸带,环绕望高村一圈,这是该村的环村大道。不仅如此,村里的大小巷也实现了硬底化。

“有了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村里彻底告别了过去‘雨天一脚泥,晴天满是尘’的土路。”望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怡操说。

记者环村闲步发现,村里经过规划和风貌提升后,农房的外墙颜色整齐划一,相当规范和协调。有的房屋外墙还画上了彩绘,有老树、老牛、河流、荷花、小船等图案,充满着浓浓的农耕文化和江南韵味。

据了解,在村子建设中,该村“两委”干部反复讨论校正,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听民意、访民情,吸纳好建议,获得村民高度赞扬。

“这么好的环境,全村人都珍惜。”村民叶泽送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家里产生的垃圾,出了门就到处“跑”,脏乱差现象严重。如今,随着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村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垃圾统一“跑”进了垃圾桶,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村里打造的望高古街、古树公园、文体广场等,也成了网红打卡点。

早在2021年,望高村已是广东省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项目(封开县)重点建设村,分环境整治、道路改造、建筑立面整治等多项工程,全力打造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和美乡村。该村还曾获评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等。

引入产业,富企富民富集体

行走在望高村,虽是深冬,但仍然鸟语花香,树木葱郁。特别是村里随处可见的紫花风铃,排列整齐,高达2米多,且花开正艳,充满勃勃生机。

“这可是我们村里的致富树。”财政部广东监管局派驻望高村第一书记米舜高兴地对记者说,望高村引入社会资本和苗木专业公司,创新开展“一村千树”产业项目,所用土地均是村里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路边地等(简称“六块地”),苗木公司负责种植、管护和收购。

为了推进这项工作,望高村“两委”干部通过包组联户方式宣传动员,全村党员率先拿出“六块地”,为实施“一村千树”项目提供了土地保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造和美化提升。

“‘一村千树’项目采取‘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人+企业’模式,实现了‘一地生三金’,即农民土地出租挣租金、资本投入挣收益金、务工就业挣薪金。”米舜介绍,尝到甜头后,村民们踊跃拿出“六块地”,让废地变成了宝地。项目进驻后,不少村民还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去年,仅首批种下的1900多棵紫花风铃木,就为该村集体和地属村民带来收益超13万元,村民就业收入超23万元。

该村还引入越秀农牧封开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额约32亿元,带动望高村集体及村民出租山林3800亩,每年净收益20多万元。此外,该村引入的渔光互补、肉牛养殖等项目,富了企业,益了村民。

民主管村,依民依规依法自治

要将村子发展好,必须得依靠广大村民的支持和配合。袁怡操告诉记者,为打造阳光村务,望高村按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民主管理村级重大事务,公开决议和实施结果,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

及时解决村民的急盼难问题。该村的入山路,有一段长约200米的路段,因常遭受雨水冲刷导致损坏,影响山里的种养户出入。对此,村干部和村民统一意见,组织修缮并实施硬底化,彻底解决了困扰农户的问题。

“没有私心,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村干部,我们都支持。”村民梁焕基如是说。

管好村里大小事,不能仅凭一张嘴,还得依靠好的规章制度。对此,望高村修订完善《望高村乡规民约》《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制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使民主管村有章可循。其中,在深化移风易俗上,该村发挥党员率先垂范作用,带头破除丧葬陋习,推行红白事简办。“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如今村里大操大办,红包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越来越少。”袁怡操说。

此外,该村干部还带头学法用法,坚持普法宣传,针对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开展法治宣讲,不断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并畅通法律渠道,邀请驻村律师到场,以案释法、化解纠纷,带动和谐、法治之风吹拂全村。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