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陈刚 张桃 李欣
近年来,封开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一线涌现一批带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助力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质量,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目前全县193个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其中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集体3个,30万-50万元村集体7个,20万-30万元村集体23个,10万-20万元村集体160个。
党员先行,让村民生活越来越富
“让我们村党员干部先干一步,每人自愿自筹资金认领一点股份,签订共担风险合作协议,一起种植荔浦芋头!”这是大洲镇岐岭村党支部书记黄伟明曾作出的承诺。
前些年,岐岭村村民曾陆续发展过沙糖桔、凤梨、百香果、香蕉等种植业,一直都没有起色,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为探索产业致富“密码”,黄伟明与镇村干部多次外出调研考察,谋划乡村产业发展出路,在2023年3月决定开展荔浦芋头试验田项目,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乡贤共同投资、统筹管理、风险共担,聘用当地村民为劳动力的形式,把风险留给自己,把产业发展成果分享给农户。
2023年10月,由9名党员共同试种的第一批36亩荔浦芋头试验田迎来丰收,总产量10万多斤,增收达30万元,并帮助1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
荔浦芋头试验田项目初获成功,大大增加村干部和村民的种植信心。黄伟明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周边村民创业致富。如今有意向种植的农户超20户,在“头雁”的带领下,党员和群众争相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勇于实践,让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2021年,封开县大洲镇东坡村党支部书记吕家文看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封开杏花鸡的发展前景,与创业青年刘佰秀一起承包了东坡村周边山林、荒地,办起杏花鸡养殖场,推动形成“一村一品”党建示范品牌。
2022年,他们紧紧抓住县里建设杏花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的机遇,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依托杏花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现代加工研发与流通中心、标准化养殖核心生产区、智能化鸡苗孵化基地等配套设施,学习杏花鸡养殖技能,选准“杏花鸡”品牌创业。
在吕家文的带领下,目前大洲镇越来越多村民尝试养殖杏花鸡,村民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目前,吕家文已建有三个养殖基地,拥有一个70平方米杏花鸡展示厅、1100平方米鸡舍、300平方米育苗室、110平方米饲料室,每年能养殖杏花鸡7万只左右,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目前,他的养殖基地长期聘用工人5名,每年支付工人与散工的工资60万多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吕家文还大力发掘本土人才,注重在返乡青年、优秀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培养后备人才,建立人才档案,加强沟通交流,鼓励他们回乡发展创业。同时,坚持把发展党员作为基层加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后备人才中选择思想政治好、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发展为党员,目前已培养党员3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年轻力量。
盘活资源,让乡村家园越来越美
多年前,封开县大洲镇东畔村是一个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集体收入极其薄弱的落后山村。如今的东畔村不仅身披“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文明村”“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荣誉,还示范带动全县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从落后到先进,东畔村实现旧貌换新颜的奥秘在于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东畔村党支部书记李运林推动建立党员责任岗,加强农村撂荒地整治利用,探索“五美庭院”“卫生之家”等以奖代管制度,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下功夫,着力建设上罗田文化体育综合活动场。
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积极动员村民投工投劳,以点带面推动新农村建设。上、下罗田村村民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义务投工4000多人次,村民让地3000平方米,筹集党员、乡贤、村民900多万元资金在村里建设图书室、文化馆、初心堂、旅游公厕、烧烤场、百姓大讲堂舞台等乡村旅游设施,让昔日“臭水沟”变成“网红点”。
在推动东畔上下罗田村农文旅体项目建设中,李运林带领党员入户宣传,带头签订土地租赁协议,调解土地租赁困难,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该项目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开发利用闲置资源,打造景区户外卡丁车和越野车游玩项目,建设3000平方米儿童游乐场,吸引众多珠三角、周边县市及广西梧州、贺州旅客前来“打卡”体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